中新網7月24日電(記者 張奧林)當地時間22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消息稱,近期,與印度洋地區相關的新一輪基孔肯雅熱疫情已蔓延至歐洲及其他大洲,該組織緊急呼吁各國立即采取行動,避免20年前那場席卷全球的基孔肯雅病毒疫情重演。
本輪疫情始于2025年初
正在全球多地呈流行趨勢
當天,世衛組織醫學官員在日內瓦表示,全球119個國家的約56億人生活在該病毒威脅之下。
該官員表示:"我們正在目睹歷史重演。"
該官員還將其與2004至2005年的該病疫情進行對比——當時疫情最初集中在小島地區,影響近50萬人,隨后擴散至全球。
世衛組織介紹稱,本輪疫情始于2025年初,重災區仍是此前受創的印度洋島嶼:留尼汪、馬約特和毛里求斯,目前留尼汪島上已有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病毒現正向馬達加斯加、索馬里、肯尼亞等地傳播,并在東南亞(包括印度)出現流行態勢。
消息還稱,令人擔憂的是,歐洲輸入性病例激增,且已出現本地傳播。自5月1日以來,法國本土已報告約800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法國南部多個地區已確認12起本地傳播事件,即感染者并未到過流行區,而是被當地蚊蟲叮咬所致。
此外,意大利近期也報告了一例本地感染病例。
通過蚊子傳播
感染后有哪些癥狀?
世衛組織官網介紹,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這是一種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屬的核糖核酸病毒。
"基孔肯雅熱"這個名字來源于坦桑尼亞南部基馬孔德語中的一個詞,意思是"變得扭曲",該詞描述患有嚴重關節痛的感染者彎腰的樣子。
這種病通常在患者被受感染蚊子叮咬后4至8天發作,會導致發燒和嚴重關節痛,通常會使人虛弱,其他癥狀包括關節腫脹、肌肉疼痛、頭痛、惡心、疲勞和皮疹等。
大多數患者感染后能完全康復,該病導致的重癥和死亡病例很罕見,通常發生在有其他健康問題的幼兒和老年人中。
現有證據表明,患者康復后很可能對基孔肯雅病毒免疫。
暫無特效藥
疫苗未大規模上市
針對治療方法,世衛組織指出,臨床治療包括用退燒藥和鎮痛藥來治療發熱和關節痛,同時患者需要大量飲水和多休息,但對于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異性抗病毒藥物。
此外,目前有兩種基孔肯雅疫苗已被推薦用于幾個國家的高危人群,但尚未廣泛使用。
世衛組織和外部專家顧問正在全球基孔肯雅熱流行病學背景下審查疫苗試驗和上市后數據,以提供可能的使用建議。
最佳防范措施:
避免被蚊子叮咬
世衛組織在其官網指出,避免蚊蟲叮咬是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護措施。
而懷疑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同樣也應在患病第一周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進一步傳播給蚊子,并進而通過蚊子感染其他人。
減少基孔肯雅病毒傳播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控制蚊子媒介和減少蚊子滋生地,例如社區通過每周清空和清潔盛水容器、處理廢物和支持當地的蚊蟲控制規劃等措施,以減少蚊蟲滋生。
在疫情期間,還可以噴灑殺蟲劑以殺死成年蚊子。
世衛組織還建議在基孔肯雅病毒傳播地區的人們,在穿衣方面盡量減少皮膚暴露,同時還應該用紗窗和紗門等來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并根據具體情況使用驅蚊藥劑等。(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