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次普通的參觀學習竟會釀成6條年輕生命的悲劇?7月23日上午,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內蒙古一家銅鉬礦選礦廠參觀時,因格柵板突然脫落墜入浮選槽,最終確認溺亡。更諷刺的是,這家涉事企業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曾公開宣傳"零事故",并獲得東北大學"優秀實踐教育基地"稱號。
據官方通報,事故發生在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內,6名大學生在參觀浮選工藝過程中遭遇意外。浮選工藝是選礦的重要環節,通常需要使用多種化學藥劑,工作環境具有一定危險性。業內人士指出,作為事故直接原因的格柵板本該是結實的承重部件,一般通過焊接方式固定,正常使用下站人也不成問題。然而就是這個本該保障安全的設施,卻成了奪命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企業與中國黃金集團關系密切。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董事長周洲正是東北大學校友,與該校保持著長期合作。事發后,企業官微上那篇標榜"零事故"的文章顯得格外刺眼。文中聲稱每年接納近50名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習,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實踐天地"。然而現實卻是,6條鮮活的生命在這個"教學基地"永遠消逝了。
記者調查發現,溺亡學生所屬專業存在矛盾。東北大學采礦工程專業教師明確否認涉事學生來自該專業,而多個信源指向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學院相關辦公室電話始終無人接聽,這種回避態度令人不解。學校教務處表示正整理材料,將統一發布調查情況。
這場悲劇暴露了多重問題。首先是企業安全管理形同虛設,多年標榜"零事故"的榮譽下掩蓋的是怎樣的安全隱患?其次是校企合作中的責任界定模糊,參觀過程中的安全究竟誰該負責?再者是設備維護檢查不到位,業內人士指出格柵板若長期接觸腐蝕性液體可能出現銹蝕,企業是否盡到了維護義務?
目前事故調查仍在進行,我們需要追問的是:這僅僅是"偶然意外",還是安全管理長期缺位的必然結果?6名大學生的生命代價能否喚醒相關方的安全意識?校企合作中如何平衡實踐教學與安全保障?這些問題都亟待解答。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希望這起悲劇能成為推動工業安全教育和管理升級的契機,讓"安全第一"不再是一句空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