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是文明的延伸,是話語的公共場域,是現代社會溝通的管道。
有位被匿名的作家說過一句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話:
"我們以現代文明的眼光打量同胞,不免發現一些階層的返祖、退化,而且他們成為叢林的物類,成為殘忍的化身。"
這句話,一點不繞彎子,就是冷冰冰地揭示一個事實:
有些人,已經在網絡世界里退化成了沒有溫度、沒有理性的獵人。
這是我今天在另一篇文章提到的觀點。
他們不是不識字,不懂文明。
相反,他們非常懂得用“輿論工具”進行捕獵。
他們熟練地掌握正義話術、精準地切割情緒焦點,像老獵人挑選獵物一樣,盯上一個受害者,然后發起“群毆”。
他們的目標從來不是“事件的真相”,而是“痛感”。
誰能帶來最大程度的圍觀、最多的爽感、最高潮的審判體驗,誰就成了他們當日的狩獵對象。
我們真的以為在圍觀一個“壞人”被“應得懲罰”,但細想之下,有時不過是在集體制造一個“犧牲品”來滿足自己短暫的虛擬優越感。
評論區成了莫大的一個斗獸場。
你說一句不同意見,他群起而攻之。
這個社會,從不缺情緒。
缺的是理性和憐憫。
我在另一個號中寫到:
文字一旦失去憐憫,它就不再是文明的工具,而是獵人的刀。
這個世界,獵物越來越多,獵人卻早已忘了自己當年也曾被圍獵。
怎么定義“壞人”? 怎么判斷事件的真假? 有沒有給對方辯護和解釋的空間?
公平絕不是靠“多數人嗓門大”來實現的。
當網絡把“群情激奮”當成某種合法性,那其實是某種退化,是現代文明的滑坡,是叢林法則的回潮。
文明,是看你對不喜歡的人,還能不能保有基本的理性和憐憫。
互聯網最初是為了讓人彼此更理解,結果卻成了互相踐踏。
而輿論場上的惡意,一旦獲得默許,它就開始形成文化,變成主流邏輯的一部分。
那時候,就會發現:
罵人比講道理更能獲得點贊;
極端立場比冷靜討論更容易傳播;
憤怒比悲憫更容易形成“正確的聲音”。
這就是輿論的“返祖現象”。
文明不是必然的進步, 文明是一種“要花力氣維護”的狀態。
可正是因為我們還在說話,世界才沒有完全被叢林法則所圍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