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集行政村位于東明縣城南25公里、小井鎮政府駐地東南2公里處。轄牛集、南牛集、中牛集、北牛集、西郭屯五個自然村。現有居民560戶,1900人,耕地6114畝。
明、清、民國時期屬長垣縣管轄,1949年劃歸東明縣。20世紀50年代初,原牛集村村民為種地方便逐漸遷出形成四個牛集村落。
牛集現有73戶330人,牛姓占比高,耕地869畝。南牛集91戶323人,多牛姓,耕地920畝。中牛集187戶540人,姓氏較雜,耕地2184畝。
北牛集全為牛姓,120戶385人,耕地1131畝。明永樂二年牛氏從山西遷此,因起集市得名牛集村。張、陶、靳等姓于不同時期從各地遷來,豐富村落姓氏結構。
歷史上牛集曾筑寨墻,占地340畝,設三門,一時繁華。牛氏莊園曾掛千頃牌,經商置地,聘武師護院,盡顯威嚴。
牛建章任河南葉縣知縣,獎勵開荒贈樹苗,受百姓愛戴。
牛翠申傳承刺繡技藝,結合汴繡成名師,推動工藝發展。牛得草為豫劇大師,代表劇目《七品芝麻官》聞名全國。
1933年黃河龐莊決口,牛集遭洪水,村南鹽堿村北沙化。此后歷經霍亂、地震、大旱、蝗災等天災,村民不屈求生。
新中國成立后,牛集人搞農田基建,引黃灌淤改良土地。開挖渠道建橋涵,形成排灌體系,糧食產量大幅提升。2006年種植西瓜4000畝,人均收入千元以上,經濟改善。
西郭屯位于牛集南部,90戶322人,郭、郝姓為主。
明永樂二年郭氏祖隨母遷來,后逐步形成西郭屯村落。過去洪水致土質沙化,村民靠手藝謀生,生活艱辛。1979年引黃淤地變沃土,小麥畝產提升,走向溫飽。
如今牛集人生活改善,新房、機械、家電逐漸普及。
牛集行政村的歷史,是一部遷徙、奮斗與發展的變遷史。
其村落形成、名人軼事、抗災歷程,皆彰顯獨特地域文化。
這片土地上的故事,承載著祖輩的智慧與堅韌,值得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