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姑蘇區區,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朱永發,二十余載深耕遺體捐獻事業,用愛與執著書寫著一段溫暖而堅定的生命禮贊。他的故事,起始于痛失愛女的至暗時刻,卻在遺體捐獻的光明大道上,綻放出照亮他人、啟迪社會的璀璨光芒。
圖為朱永發老人講述個人經歷 吳與同供圖
朱永發的生活,因女兒朱瀅的遭遇,被撕開一道殘酷的口子。2002年,年僅22歲的朱瀅,在附屬醫院被查出惡性腫瘤。這個噩耗,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攪亂了一家人的生活。可朱瀅卻展現出超乎年齡的樂觀,即便飽受病痛折磨,依舊笑容燦爛,被醫院同仁稱作“陽光女孩”。在與病魔抗爭的日子里,朱瀅偶然通過電視了解到遺體捐獻,年輕的她心中萌生出一個想法——捐獻自己的眼膜,讓愛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圖為朱永發老人與女兒合影 朱永發供圖
朱瀅的病情不斷惡化,2007年7月1日,她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朱永發,強忍著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劇痛,遵循女兒遺愿,將她的遺體捐獻給蘇州醫學院。這一舉動,在當時的環境下,并不被所有人理解。“死后被人千刀萬剮”,這樣的質疑聲鉆進朱永發的耳朵,但他深知,女兒的選擇是為了推動醫學事業進步,這是生命最后的閃光,他要幫女兒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圖為朱瀅臨終前給父母寫的信 朱永發供圖
從2008年開始,朱永發正式踏上遺體捐獻宣傳之路,這一走,就是十一年。最初,國內遺體捐獻意識尚未普及,蘇州也鮮有捐獻點,朱永發就成了“拓荒者”。他的身影頻繁出現在觀前街,每個周末的8:00 - 10:00,雷打不動地開展2小時宣傳。一張桌子、一些宣傳冊,就是他的“戰場”。
圖為朱永發老人在玄妙觀前的捐遺攤位 朱永發供圖
宣傳路上,質疑與阻礙如影隨形。有人說“我還沒死呢,才不捐”,有人譏諷“這是作秀”,甚至有保安因不理解,要驅趕他和攤位。可朱永發不服輸,他巧妙地聯系電視臺,一場“不打不相識”的小插曲,讓更多人關注到遺體捐獻。他拿著宣傳冊,用自己和女兒的真實故事,一點點拆解大眾的誤解。“我女兒走了,可她的捐獻能讓醫學研究多份資料,說不定就能幫到更多人”,質樸的話語,慢慢敲開人們的心門。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捐獻意義,朱永發化身“移動宣傳員”。他隨身帶著一個包,里面塞滿捐獻相關材料,走親訪友、社區閑逛,只要有機會,就給身邊人講述遺體捐獻的價值。在女兒生病時,社區居民和同事曾為他家捐款,這份善意,也成了他傳遞大愛的動力。他深知,愛是相互的,自己接受過溫暖,如今也要把溫暖播撒出去。
朱永發對遺體捐獻的執著,深深影響著家人。女兒離世后,他與愛人在2008年4月23日,也就是女兒去世一周年時,一同辦理了志愿捐獻手續。不僅如此,他還帶動全家參與,讓捐獻的大愛在家族延續。在他的理念里,遺體捐獻不是孤獨的個人選擇,而是一個家庭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他常說“是女兒一直支撐著我持續做捐獻”,女兒的精神,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他前行的路。而他也用行動,讓女兒的遺愿生根發芽,長成一片愛的森林。多年來,他服務了70多人,上門宣傳、答疑解惑,成為很多人了解遺體捐獻的“引路人”。2008 - 2020年,他多次獲得“捐獻工作優秀好人”稱號,可在他心中,這些榮譽不及看到更多人理解捐獻、加入捐獻隊伍的欣慰。
圖為朱永發老人工作照片 朱永發供圖
朱永發的宣傳之路,滿是艱辛。身體上,他歷經磨難:腦梗讓他行動不便,腰斷過、做過多次手術,即便如此,他依然拖著病軀,拄著拐杖奔走??蛇@些都沒能讓他停下腳步,因為他知道,每多宣傳一次,就可能多一個人理解遺體捐獻,多一份生命延續的希望。
精神上,外界的誤解也曾讓他委屈,但他從未想過放棄。他把上方山捐獻紀念地稱作“第二烈士陵園”,在他眼中,那些愿意捐獻遺體的人,都是為醫學事業奉獻的英雄。這種對捐獻事業的崇高認知,支撐著他穿越流言與阻礙,堅定前行。
圖為朱永發老人在上方山拍照留念 朱永發供圖
朱永發對身后事有著樸素而堅定的要求:“去世后一切從簡,打電話給蘇州醫學院,拒絕禮葬” 。他反對豪華喪禮、鋪張浪費,主張一切從儉,甚至和鄰居打趣說“三天沒開門就打110”,這份豁達與通透,源自他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
他的事跡,在三元社區、在藕園周邊傳播開來。很多原本是“失獨家庭”“困難家庭”的鄰居,了解到他的故事后,被這份大愛感染,也加入到支持捐獻、參與宣傳的隊伍中。朱永發用自己的行動,讓遺體捐獻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是生命接力的希望火種。
朱永發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英雄,他只是一個痛失愛女的父親,一個想完成女兒遺愿、想讓更多人獲得希望的老人。他二十余載的堅守,讓遺體捐獻的理念,在蘇州這片土地上慢慢扎根、生長。
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平凡人身上的偉大力量。在面對命運的重擊時,他沒有沉溺于痛苦,而是選擇帶著愛出發,用余生去點亮別人的希望。他用行動詮釋著,生命的價值可以超越生死,遺體捐獻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開始——以身體為橋梁,讓愛與希望,在醫學進步、在人們心中延續。
如今,朱永發雖已年邁,身體不如從前,但他對遺體捐獻事業的熱情從未消減。他依然會組織失獨老人喝茶交流,在輕松的氛圍里宣傳捐獻理念;依然會為了一個咨詢電話,不遠萬里趕來接受采訪。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播撒者,把“生命可以這樣延續”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愿意傾聽的人心里。
圖為朱永發老人姚桂花奶奶與團隊合影 張揚供圖
朱永發的人生,因遺體捐獻而厚重;遺體捐獻事業,因有朱永發這樣的人而充滿希望。他用愛與堅守,為我們書寫了一段關于生命、關于奉獻、關于傳承的動人篇章,也讓我們堅信,在這條充滿愛與希望的道路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跟隨他的腳步,讓生命的光芒,照亮更多未知的遠方 。
團隊聯系人:張滿
聯系方式:13912849168
撰稿人:何玉竹、張滿
供圖者:張揚、張滿
審核通訊員:孫永嫻
指導老師審核人:楊國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