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的鎂光燈下,紅旗E-HS9作為VIP接待車緩緩穿行,這本應是民族汽車工業榮耀的象征,卻難以掩蓋其在本土新能源市場的黯淡表現。擁有近70年歷史的“國車”紅旗,在新能源賽道上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時間進入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市場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中國市場更是以550萬輛的銷量占據全球半壁江山。然而,在這片繁榮景象中,紅旗新能源卻顯得格格不入。2025年6月,純電動中大型汽車銷量榜單上,紅旗EH7僅以229輛的慘淡成績位居第20名,不及第一名小米SU7的百分之一。天工系列三款新能源車型月銷量均未突破千輛大關,這樣的數據無疑給紅旗的新能源戰略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2025年第一季度,紅旗品牌銷量達10.91萬輛,同比增長8.8%,其中新能源產品銷量2.2萬輛,滲透率僅20%。上半年整體表現看,紅旗品牌銷量達22.5萬輛,同比增長11.8%。上半年整體表現中,紅旗品牌銷量增長主要依賴傳統優勢車型,新能源產品占比仍然有限。主打網約車市場的E-QM5成為銷量最好的新能源車型,這無疑是對紅旗新能源戰略的一種諷刺。在行業整體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超過50%的當下,紅旗的新能源轉型明顯掉隊,甚至可以說是在原地踏步。
紅旗新能源產品的短板顯而易見。設計上缺乏科技感和時尚感,難以吸引年輕消費者;價格與配置不匹配,缺乏競爭優勢;智能化程度不足,無法滿足當下消費者對科技感的需求。在智能化成為新能源車型核心競爭力的今天,紅旗的智能化體驗卻普遍評價不高,座艙交互體驗與造車新勢力差距明顯。這無疑是對紅旗技術實力的一種質疑,也是其銷量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令人擔憂的是,紅旗在營銷策略上的固執己見。在強調用戶體驗和社群運營的新能源市場,紅旗仍然沿用傳統燃油車時代的營銷方式,顯得格格不入。盡管紅旗試圖通過粉絲嘉年華等活動加強與粉絲的聯系,但如何將此類活動的熱度有效轉化為用戶對核心產品技術的深度認同和口碑傳播,仍是一個待解的難題。活動的氛圍與產品的市場反饋如果不成正比,那么這些活動最終只會淪為賠本賺吆喝的鬧劇。
在中國一汽2025年科技大會上,紅旗展示了雄心勃勃的技術藍圖。新發布的阩旗技術“SIGHT(洞見)531”發展戰略,宣布未來五年將攻克558項關鍵核心技術。然而,這些宏偉的技術藍圖能否真正落地,卻成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目前,紅旗雖然已經構建了三大技術平臺架構,但這些技術在實際交付車型中卻未能充分體現。紙面上的優勢并沒能變成消費者體感上的優秀,技術與用戶感知之間存在巨大鴻溝。
紅旗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巨大,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司南智駕系統和靈犀座艙雖然主打高科技體驗,但在實際使用中卻屢遭詬病。業內關于一汽集團擬控股大疆卓馭的傳聞,似乎也側面印證了紅旗在智能化方面的不足。紅旗要想在新能源賽道上迎頭趕上,就必須盡快將這些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產品體驗,用實力證明自己的技術領先地位。
面對新能源車銷量不佳的困境,紅旗內部即將開啟新一輪改革。然而,改革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紅旗要想解決當前的困境,必須從技術平臺加速落地、新能源車重新定位以及謀求高端市場差異化突破三個方面全面出擊。但每一個方面都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
技術平臺加速落地需要強大的研發實力和高效的執行力;新能源車重新定位需要平衡品牌資產和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謀求高端市場差異化突破則需要精準的市場洞察和創新的營銷策略。紅旗能否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紅旗新能源在希望與困境間踉蹌前行。這個承載民族汽車工業希望的品牌,能否在新能源賽道上真正迎風飄揚,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但無論如何,紅旗都必須加快步伐,否則就可能被時代的車輪遠遠拋在身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