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海淀接連發布
暴雨黃色、雷電藍色、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藍色、
積水內澇風險藍色預警
今天海淀還有雨
出門注意帶傘
據海淀區氣象臺【7月25日08時天氣快報】受副高外圍暖濕氣流影響,24日18時前后海淀區開始出現雷降雨,截止目前,全區平均降水量29.8毫米,排名前三為梅所屯72.1毫米(氣象站)、海淀水務局63.4毫米(水務站)、龍崗路56.2毫米(水務站),最大小時雨強梅所屯22.1毫米(24日22時-23時),近一小時最大降水量為羊坊店街道辦1.8毫米(水務站)。預計今天白天海淀區陰有小到中雨。目前海淀區暴雨黃色、雷電藍色、地質災害氣象風險藍色、積水內澇風險藍色預警中,
為應對本次降雨過程
區水務局提前整合調度搶險力量
形成統一指揮、協同作戰的搶險合力
海淀區水務局防汛指揮中心內,電子大屏上實時跳動著河道水位、雨量監測點數據。隨著三級應急響應指令的發出,全局上下旋即進入“戰時狀態”——迎戰這場關乎城市安全度汛的硬仗。
“雨情就是命令!我們要求所有力量必須搶在雨前到位,巡查必須覆蓋所有風險點,響應必須零延遲。”一聲令下,一張由專業搶險力量與市政保障隊伍共同編織的防護大網迅疾鋪開。水務局24支搶險隊、192名精干人員,與北排三分公司51支隊伍、379名保障人員協同聯動,攜帶強排泵車、龍吸水等重型裝備,奔赴全區16個歷史積水風險點,執行“一點一策”專人專崗值守。同時,23個重點下凹橋區和易澇道路被納入高頻次聯合巡查清單,確保“積水露頭,處置上手”。“接到指令后,設備、人員指定時間內必須全部到位待命。”遠大東路搶險6隊應急人員,正反復檢查移動泵車的油路與排水管接口。“一旦積水,我們立即采取排水措施,絕不讓車輛行人涉險。”
河道閘壩與地下管網的精準調控,是化解洪澇風險的關鍵“水防線”。降雨前,區水務局加密對全區河道水位、流量以及閘壩、再生水廠關鍵設施運行狀態的巡查頻次,科學實施預泄騰容。
“南沙河新閘開啟了一孔閘門,目前成功將河道水位控制在安全線內,低于汛限水位,為后續可能的強降雨預留出寶貴的調蓄空間。”區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當前,區水務局統籌各再生水廠,提前加大污水處理負荷,盡可能降低廠區及上游管網水位,最大化騰出調蓄空間。同時,所有水務在施工地嚴格執行應急預案,人員和大型機械在降雨預警生效前已全部撤離至安全地帶。撤離不等于松懈,各項目部應急搶險小組就地轉入備勤狀態,沙袋、擋板、水泵等防汛物資全部前置待命,確保遇險情能第一時間開啟應急處置。
昨天下午,一條由海淀區水務局聯合區氣象局發布的藍色積水內澇預警信息,通過多種渠道直達市民信息端,提醒廣大市民盡量避開預警區域低洼地帶,合理規劃出行。預警不僅是個信號,更是行動指南。區水務局相關工作人員提示,
“我們特別提醒公眾關注預警區域,避開低洼易澇點,提前規劃繞行路線,把保障自身安全放在首位。”家住海淀西三旗的市民李先生收到預警后,調整了晚高峰的回家路線。 “寧可多繞點路,安全最重要。” 他指著手機上的提示信息說, “這種點對點的預警很及時,讓人心里有底。”
在區水務局一層“水務大腦”內,電話鈴聲與電臺指令聲此起彼伏。“我們執行汛期最高等級值班制度,領導帶班,雙人雙崗,24小時密切追蹤雷達回波、衛星云圖和實時雨情。”值班員正雙眼緊盯著多塊信息屏,“搶險隊伍、物資設備時刻處于熱備狀態,確保一聲令下,拉得出、頂得上。”
橋下、河邊、泵站、“水務大腦”調度中心
每一支隊伍的嚴陣以待
每一條預警信息的及時傳遞
都在為這座城市的安然度汛
增添著沉甸甸的砝碼
以“硬核”備勤靜候風雨考驗
第一線、夜幕下、大雨中
始終有堅守的動人身影
這份暴雨天氣出行指南
你要知道!
記者:張楚佳
編輯:羅雨涵
推薦 · 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