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7月23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海淀分局(以下簡稱“規自海淀分局”)順利完成東埠頭排洪溝水流資源確權登記,該項目作為全市首例完成登簿的水資源確權項目,標志著北京市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和產權支撐。
按照上級關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的決策部署,規自海淀分局牽頭成立區級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海淀區水務局、海淀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街鎮等近20個部門,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技術支撐、公眾參與”的一體化工作機制。
在技術路徑上,創新采用“空天地一體化”調查模式,綜合運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GIS空間分析及實地核查等手段,嚴格遵循“通告—權籍調查—審核—公告—登簿”標準化流程,確保登記單元界線精準劃定、權屬清晰無爭議,程序依法合規、成果真實可靠。
針對東埠頭排洪溝這一重要水流資源的確權工作,規自海淀分局聯合海淀區水務局、屬地街鎮及技術單位精準施策:依托高精度遙感影像解譯、三維立體測繪等技術,全面調查水域范圍、權屬界線與生態功能,形成全域自然資源“一張圖”;通過多部門聯合踏勘、數據交叉核驗與專題協調會商,確保界線清晰、權屬無爭議、管制要求明確;堅持“開門搞登記”,在全區廣泛張貼通告,充分保障公眾知情權與參與權。
規自海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東埠頭排洪溝水流資源確權登記,通過明晰自然資源產權主體和邊界,實現資源資產“戶籍化”管理,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補償機制完善及環境執法監管強化提供了法定依據。登記成果將直接服務于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改革任務,助力構建“權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資源管理體系。同時,作為全市首例,該項目為首都探索超大城市自然資源精細化管理貢獻了實踐樣本。
該負責人表示,海淀區將系統總結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模式,穩步推進全區水流、森林、濕地等各類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同時,持續深化確權登記成果在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等關鍵領域的應用,不斷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