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明麗
在刷手機、看文章時,你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說法:“自卑是因為原生家庭不好”“總是討好別人,都怪原生家庭”?在心理咨詢室里,也有不少人拿著這些觀點,把自己生活中的各種困境,都一股腦地推給原生家庭。但這種簡單的歸因,可能正讓我們陷入一種“心理懶惰”。
有位32歲的職場人,總是被焦慮折磨得崩潰大哭。在咨詢時,他一直說:“都怪我爸,從小就逼我做到完美!”可當咨詢師問他:“要是你爸突然消失了,你的焦慮就會好嗎?”他一下子就愣住了。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維吉尼亞·薩提亞于1951年提出來的,本來是用來分析家庭互動模式如何影響一個人的情感。可這一概念傳到國內后,在傳播中就慢慢“變了形”。西方強調個人主義,而中國家庭講究責任和義務,把西方的理論直接套在中國家庭上,就冒出了“父母皆禍害”這樣極端的說法。以前豆瓣有個“父母皆禍害”小組,很多內容把原生家庭說得好像只會帶來傷害,完全忽略了中國家庭里復雜的情感和傳統。
“原生家庭”概念剛火起來的時候,相關的書和課程特別賺錢。有些心理咨詢機構推出的“原生家庭創傷療愈”課程,一場就要上萬元,形成了一條賺錢的產業鏈。心理學說的是“原生家庭有影響”,到了網上有的論調中就變成了“原生家庭決定論”。像“父母打壓孩子,孩子肯定自卑”這種簡單粗暴的觀點到處都是,卻沒人提基因、社會環境、個人選擇這些重要的影響人的因素。
其實,大家這么愛用“原生家庭”來解釋問題,也是因為社會變化太快,不同年代的人想法差太多。年輕人用這個概念反抗傳統和權威,卻不小心掉進了“怪父母—可憐自己—啥也不想做”的死循環里。
總把問題怪在原生家庭上,會掉進這些坑里:把復雜生活簡單化,工作不順利,可能是因為能力不夠、市場不好、運氣差,可有人就只盯著小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給自己找借口不改變,在人際關系里總是出問題,不去反思自己,反而怪原生家庭,結果就錯過了成長的機會;讓傷害一直傳下去,在爭吵不斷的家庭長大的人,如果覺得自己肯定也會這樣,那在自己的新家庭里,可能真的會重復同樣的錯誤。
美國心理學家默里·鮑溫提出的“自我分化”理論,就像一把鑰匙,能幫我們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實現心理獨立。
鮑溫把人的心理發展分成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我位置” ,就是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被別人的情緒左右。比如,父母批評你時,你能冷靜地說:“我知道你們是為我好,但我有自己的打算”,而不是立刻頂嘴或者一味討好。另一方面是“情緒融合”,指的是和家人的關系太“黏糊”,沒了自己的邊界,情緒完全被家庭氣氛影響。就像有的人成年了,被父母說幾句,就會抑郁好久,或者為了讓父母開心,放棄自己的幸福。自我分化就是要減少這種過度的情緒融合,強化自我位置,這樣既能和家人保持親密,又能理智地做決定。
想要實現自我分化,可以試試這些方法。遇到事情,先分清這是自己的情緒,還是被別人影響的。比如生氣的時候,問問自己:“我是真的因為父母的話生氣,還是因為自己沒達到目標才生氣?”還可以記錄下那些讓自己情緒波動大的事,看看背后有沒有原生家庭的影子。父母指責你時,別急著反駁或順從,可以用平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態度。比如,別說“你們根本不懂我!”,而是說“我知道你們擔心我,但我有自己的考慮。”要是感覺快被情緒控制了,先離開一會兒,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別總想著改變父母,接受他們的不完美,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和父母溝通時,別再用小時候討好或者對抗的方式,而是像兩個平等的成年人那樣交流,比如直接說:“我希望我們能尊重彼此的選擇。”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建立健康的相處方式。比如,和伴侶約定不把孩子卷進兩人的矛盾里,用積極的方式和孩子溝通。還可以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訴孩子:“雖然我小時候家庭有問題,但我選擇用不一樣的方式生活。”
自我分化的終極目標,是既能和家人親近,又能守住自己的邊界。愛父母,但不用為他們的情緒負責;感謝家庭的養育,但不被它限制人生;承認過去的影響,但用現在的選擇改寫未來。
原生家庭確實會影響我們,但它絕不是人生的“判決書”。真正的成長,是通過自我分化,從和家人“情緒綁在一起”,變成一個理性、獨立的人。別再一直糾結“父母為什么這樣”,多想想“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原生家庭的過去,就不再是困住我們的牢籠,而會變成我們了解人性、成長蛻變的起點。(韓明麗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