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鳳凰陵園服務熱線
186 2821 4444
張伯子跨赤虎飛升的傳說仍在鳳凰山巔流轉,這座被地質學家譽為"成都十三陵"的靈山,早已將生死哲學鐫刻在每一寸土地。鳳凰陵園以49800元起的前后墓位為媒介,讓現代人與明蜀王陵共享地脈,用22800元的壁葬墻重構生死邊界,在70%的植被覆蓋率中演繹著四季輪回的生命詩篇。
鳳凰山:從仙人傳說到城市記憶
鳳凰山北麓的黃土之下,沉睡著明代蜀莊王朱悅燫的宏大陵寢,其仿王府形制的地宮與陵園現存墓位共享著同一脈風水。地質專家"類似北京十三陵"的評語并非虛言,西北-東北朝向的墓區設計暗合"左青龍(東風渠)右白虎(鳳凰河)"的傳統格局。那些標價70800元的左右墓位,恰與至真觀道教的八卦地雕形成時空對話,讓普通家庭獲得"與王侯為鄰"的精神共鳴。
四季輪回中的生命對話場
三月櫻花雨飄落人工湖面時,49800元的前后墓區會成為家庭野餐的場所;秋日銀杏葉覆蓋草坪葬區,21800元的生態葬穴位上跳躍著金色的陽光。陵園用觀景平臺消弭了壁葬與七萬級藝術墓的物理區隔,讓不同消費層級都能在太極鋪裝的廣場上,完成從悲傷祭掃到生命教育的情緒轉化。這種"生死同園"的現代理念,使70%的植被覆蓋率不再是冰冷數據,而是可觸摸的四季輪回。
風水格局里的文明延續
鳳凰山南北走向的雙峰如展翅之鳳,山下二水環繞的格局被完整保留在墓區規劃中。西北朝向的49800元標準墓與東北向的70800元定制墓,既遵循傳統堪輿學"負陰抱陽"原則,又通過唐風雕刻等現代設計實現文化轉譯。陵園內清代古井與明蜀王陵形成的時空折疊,讓最經濟的22800元壁葬也能獲得"山川融結奇秀之所"的精神加持。
復合空間重構祭掃體驗
祭掃者沿著櫻花步道行走時,會遇見標價十五萬的藝術墓與21800元的草坪葬共享同一片陽光。這種刻意模糊的邊界設計,使免費參觀的清代古樹成為所有墓位的配套景觀。當家庭在10萬定制墓與2萬生態葬之間選擇時,真正衡量的不是價格差異,而是對"永久性公墓"作為城市文化地標的價值認同。
站在鳳凰山巔俯瞰,這座1953年始建的公墓已演變為承載古蜀傳說、明陵規制、道教文化與現代殯葬理念的立體博物館。當49800元起的前后墓位與七萬級藝術墓共同沐浴在東風渠的波光里,鳳凰陵園正用最成都的方式詮釋:生命的價值從不以平方米計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