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于塵
2025年的夏天,有兩則新聞在時間線上并行,一南一北,一大一小,像兩根斷裂的鋼筋,戳破了盛世的一角。
在北方,內蒙古烏努格吐山,中國黃金集團的銅鉬礦區,一臺巨大的財富機器轟鳴作響。2023年,這家公司營收612億,歸母凈利潤近30億。
今年2月,這家公司的官微還發文慶祝,浮選車間更換了平臺格柵板,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的光輝目標。
7月11日,公司剛開完安全生產大會,強調要“深刻吸取教訓”、“確保安全生產”。
口號喊得震天響。十二天后,7月23日,六名來這里參觀學習的東北大學學生,就站在這片:
宣稱“零事故”的格柵板上。
然后,腳下一空。
那塊規格1.2米×3米的鋼格柵板,在一聲脆響后,連同上面的六個年輕生命,一起被吞進了浮選槽渾濁的液體里。
后來的初步調查報告,用冰冷的專業術語描述了這場災難的直接原因:
固定角鋼焊縫存在陳舊性裂紋,受集中載荷后瞬間斷裂。
一份“陳舊性裂紋”,靜靜地潛伏在那里,躲過了2月份的“局部更換”,躲過了無數次的日常檢查,也躲過了7月11日那場言辭懇切的安全大會。它像一個沉默的殺手,只等著年輕人站滿它的那一刻。
調查組發現,事發平臺日常承載標識缺失:
未限定同時站立人數。
而學校和企業簽的那份《教學實習安全協議》,也壓根沒寫清楚現場監護和應急流程。
每一個環節,都像那道陳舊的裂紋一樣,早已松動。
事故發生后,那篇宣揚“零事故”的推文,被發布者:
悄悄刪除了。
仿佛只要刪掉那幾個字,那個目標就從未存在過,那六條生命的重量,也能隨之減輕一些。
在南方,上海。一個19歲的河南小伙小郭,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他不像那六位大學生,有機會走進中國黃金的廠區。他只是想在上海找份工作,給家里掙點錢。
3月29日,在虹橋站,他坐上了一輛私下議價的網約車。100塊的車費,他手一滑:
付了1010元。
司機收錢,一腳油門,消失在夜色里。
小郭想拿回那多付的910塊。對于一個兜里只揣著兩三千塊的農村孩子,這筆錢幾乎是他闖蕩上海的全部底氣。
他給司機留言,石沉大海。他去派出所報警,得到一個車牌號和一句 答復:
民事糾紛,無法直接追回。
8天后,在蘇州穹窿山,他喝下了半瓶:
敵敵畏。
他的哥哥從河南老家趕來,處理完后事,只想為弟弟討一個最卑微的公道。他不要賠償,不要訛錢,他對著鏡頭說:
我想見見那個司機,讓他把910塊錢退回來,跟我們道個歉。
他們把司機告上法庭。開庭那天,被告席空空如也。那個叫王某的男人,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他們唯一一次打通他的電話,王某全程沉默,聽完陳述:
掛斷,從此再無音訊。
他用沉默,殺死了那個只想拿回910塊錢的少年。
一個是中國黃金,年入百億的礦業巨頭。一個是網約車司機,為了910塊錢昧掉良心。
一個吞噬了六條生命,一個逼死了一個少年。
兩件事看似毫無關聯,卻在結局上達成了一種詭異的默契:
沒人說對不起。
礦難發生后,我們看到的是一套冰冷而熟練的流程。涉事企業停產整頓;相關責任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內蒙古自治區成立調查組,提級調查。
學校和企業也聯系了全部家屬,說正在依照《工傷保險條例》和《生產安全事故賠償辦法》:
協商賠償。
一切都在程序之內。賠償,追責,問責。這些詞匯精準、合法、規范,唯獨缺少了“人”的味道。他們會賠錢,但那更像是在為一塊“陳舊性裂紋”買單,而不是在為一個生命的逝去而懺悔。
至今,我們沒有看到中國黃金的任何一位高管,站出來,對著那六個破碎的家庭,鞠一個躬,說一句:
對不起,是我們的錯。
而在上海,那個叫王某的司機,更是把沉默和逃避演繹到了極致。他連法律程序都懶得應付。他藏匿在14億人中,心安理得地揣著那帶血的910塊錢。一句“對不起”,對他來說,比登天還難。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個時代最荒誕的一幕。
一邊是龐大的、不肯低頭的系統:
它用賠償條例和法律程序,代替了真誠的歉意。
另一邊是卑劣的、不肯露面的個體,他用失聯和沉默,對抗著最基本的人性道義。
他們一個大,一個小;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但他們都不覺得,自己需要為那幾條逝去的生命,說一聲“對不起”。
那道“陳舊性裂紋”,不只在內蒙古礦場的格柵板上,它也早已潛伏在我們的社會肌體里。
有時候,它叫“程序正義”;有時候,它叫“事不關己”。
它在每一個本該多問一句、多做一步的環節里靜靜地開裂,直到有一天,有人掉了下去。
李宇琛
寫于2025年7月25日
本文已開啟快捷轉載,歡迎轉載公眾號
我的微信:LEELOVEPHOEBE
我的郵箱:lixunhuang@protonmail.com
lixunhuang1996@gmail.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