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
1987年1月7日清晨,老山前沿50米處。袁熙按下快門時,越軍狙擊子彈“嗖”地穿透攝影背囊。他摸了摸后背破洞,竟笑著對突擊隊員喊:“這槍法不行啊!”膠卷盒里,正記錄著戰士用身體滾雷開辟通路的震撼瞬間——沒人想到,36小時后,這臺沾滿硝煙的相機將與他一同長眠。
今日,我們要講述的這位,正是那群特殊戰士中的一員,他名叫袁熙。用他的戰友,同樣身為女戰地記者的梁子的話來說,袁熙是個“典型的為拍攝照片而不顧性命之人”。此語乍聽似有夸張之嫌,但了解那段歷史的人都明白,其背后蘊含著何等的真實與令人心酸之處。
不妨想象一番,那是怎樣的一番環境?越南邊境的老山,海拔逾千米,山勢險峻峭拔,叢林蓊郁茂密。越軍憑借著這得天獨厚的地形,在山上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與屯兵洞穴,宛如釘子般牢牢地釘在那里。而我方年輕的戰士們,身著單薄的軍裝,在泥濘之中艱難地匍匐前行。每一寸土地的爭奪,都伴隨著生命的慘痛代價。炮彈于頭頂呼嘯而過,子彈在耳畔尖銳呼嘯,稍有差池,便可能命喪當場。
就在這般惡劣的環境下,袁熙,一個手持相機的青年,幾乎將他的身影留在了每一個哨位、每一處前沿陣地。哪里有戰斗,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扛著相機,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身影。你或許會覺得他傻,然而,又有誰能否認,這份“傻”里,蘊含著一種超越生死的執著呢?
袁熙究竟有多“不顧性命”?梁子后來回憶,有好幾次,袁熙險些在老山丟掉性命。有一回,他打算前往一處地方拍照,那地方距離敵人陣地僅僅50米,且地勢低洼,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死亡地帶”。越軍的狙擊手隱匿于暗處,如伺機而動的毒蛇一般,隨時準備發起攻擊。袁熙深知其中的危險,但他毅然決然地前往。他低著頭,躬著腰,一步一步地緩緩挪動。越軍的狙擊手似乎也察覺到了這個“不速之客”,子彈“嗖嗖”地在他身旁飛過,打得身旁的泥土“噗噗”作響。袁熙心中也不免忐忑,手心直冒冷汗,可他依舊硬著頭皮繼續前行。
突然,“噗”的一聲,一發子彈從他的側面襲來,雖未擊中他,卻“砰”地一聲,擊穿了他身后的攝影背囊!那背囊之中,裝載的皆是他的寶貝——膠卷、鏡頭……萬幸的是,子彈只是擦著背囊飛過,并未傷到他本人。然而,即便是這般驚險的經歷,這般與死神的擦肩而過,也未能讓袁熙退縮。他咬緊牙關,繼續向前,最終成功抵達了那個前沿陣地。
拍完照片后,袁熙自陣地上返程,途中聽聞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年輕的戰士,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腸子都流了出來,疼得在地上翻滾不已。然而,他硬是緊咬著牙關,一聲不吭,更未曾撤離火線,始終堅守到戰斗結束。
袁熙聽聞此事,內心涌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激動之情。他決得自己務必再前往一趟前沿陣地,將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跡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曉,我們的戰士是以怎樣鋼鐵般的意志,守護著祖國的邊疆。于是,他毫不猶豫,轉身再度沖向了前沿。試問,究竟需要多么強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支撐他一次次直面危險,仿若飛蛾撲火般沖向槍口呢?
袁熙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并非徒勞無功。他為后人留存了眾多老山前線的珍貴影像!全國100多家報刊都曾刊登過他的攝影作品。透過他鏡頭下一張張真實的照片,我們這些未曾經歷過戰爭的人,方能真切地體會到,老山前線的戰斗是何等艱苦卓絕,戰爭的殘酷又是何等觸目驚心。照片里,有戰士們黝黑的面龐,有他們疲憊卻堅毅的眼神,有他們趴在泥地中啃食饅頭的模樣,也有他們被炮彈炸得血肉模糊的遺體。這些照片,毫無修飾,絕無虛假,宛如一面明鏡,映照出戰爭的真相,也凸顯出和平的珍貴。袁熙以他的鏡頭,讓更多人了解了那段歷史,也讓更多人懂得珍惜當下的和平生活。可以說,他是那個時代的記錄者,亦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
然而,命運卻對這位執著的記錄者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袁熙,這位用鏡頭捕捉他人生死瞬間的人,卻未能等到戰爭結束的那一天,未能親眼目睹勝利的旗幟在老山的每一寸土地上飄揚。
1987年1月7日,這是一個注定會被老山前線的人們銘記的日子。這一日,蘭州軍區第47集團軍發起了一場代號為“黑豹行動”的大規模進攻戰役。目標明確,就是要徹底拔除越軍盤踞在老山主峰上的幾個頑固據點,收復這片神圣的土地。戰斗的號角吹響,戰火瞬間燃起,炮彈如雨點般傾瀉在越軍的陣地上,整個老山仿佛都在震顫。
袁熙,這位早已習慣了炮火轟鳴聲的戰地記者,如同戰士們一樣,滿懷激動地等待著沖鋒的命令。他深知,這將是一場惡戰,但他更清楚,這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他跟隨第二突擊隊,一同朝著越軍占領的高地沖鋒而去。隊伍宛如一條長龍,在硝煙與炮火中蜿蜒前行。前方是敵人,是死亡的威脅,但無人退縮。袁熙緊緊跟隨著隊伍,他的相機“咔嚓咔嚓”響個不停,記錄下戰士們沖鋒時的颯爽英姿。
突然,一發炮彈在隊伍中爆炸開來,強大的氣浪將周圍的人掀翻在地。袁熙身旁的戰友,一個名叫李斌的小伙子,被炸得飛了起來,重重地摔落在地。袁熙心中一緊,趕忙跑過去,只見李斌捂著胸口,鮮血從指縫間……
當袁熙正繼續奮勇向前沖鋒之際,一幕令他畢生難忘的場景映入眼簾。一個爆破組的戰士,正竭盡全力將一個爆破筒往越軍的一處屯兵洞里塞去。那屯兵洞,乃是越軍安身立命的據點,里面隱匿著不少敵軍。這枚爆破筒一旦爆炸,便能將整個屯兵洞掀翻至九霄云外。
爆破組的戰士們,為了給后續的戰友清除前進的障礙,毫不猶豫地沖鋒向前。就在爆破筒即將被塞入洞口的剎那,越軍察覺到了他們的行動,機槍子彈如驟雨般傾射而來。其中一名戰士,為了保護戰友,毅然決然地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軀為戰友擋住了子彈。他的戰友,成功地將爆破筒塞進了洞內,隨后轉身飛奔而逃。然而,那名舍身掩護的戰士,卻倒在了血泊之中,再也沒能站起來。
袁熙的心,被狠狠地揪扯了一下,他趕忙按下快門,將這震撼人心的一幕永遠地定格在了鏡頭里。這便是英雄,這便是我們的人民戰士,為了勝利,為了戰友,他們甘愿付出一切,乃至寶貴的生命。
袁熙膠卷相機的計數窗顯示到了“30”,這意味著,這卷膠卷即將拍完。他內心不免有些焦急,因為他深知,這卷膠卷里記錄了太多珍貴的瞬間,他不愿錯過任何一個。他正準備按下快門,將剛才那英雄的瞬間永遠留存,就在此時,一發越軍的炮彈在他身旁轟然爆炸!
巨大的氣浪,宛如一只無形的巨手,將他高高掀起一米有余,又重重地摔落在地。爆炸產生的彈片,如雨點般向他襲來,他的雙腿被彈片切斷,鮮血瞬間染紅了他的褲腿。更為糟糕的是,數塊彈片深深地扎進了他的腹部,劇痛讓他幾乎昏厥過去。
他掙扎著試圖站起身來,想要繼續拍照,卻發現自己已無法站立,雙腿失去了知覺,腹部的劇痛讓他幾乎無法呼吸。他摔倒在地,暈了過去。
就在他昏迷后不久,又一發炮彈在他附近爆炸。這一次,他徹底失去了意識,陷入了無盡的黑暗之中。
當袁熙從昏迷中蘇醒過來時,他發現自己正躺在擔架上,被戰友們抬著往山下運送。他掙扎著想要坐起來,想要看看自己的相機是否還在。他記得,在炮彈爆炸的那一刻,他下意識地用身體護住了相機。他摸索著身旁,還好,相機還在,盡管被炸得有些變形,但仍可使用。他心中一陣慶幸,至少,他還能繼續拍照。
然而,當他試圖舉起相機,繼續記錄這場戰斗時,他才發現,自己的雙腿已毫無知覺,腹部的劇痛讓他連抬起手臂的力氣都沒有。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看著戰友們沖鋒陷陣,看著炮彈在身邊爆炸,卻無能為力。
他心中滿是焦急與悔恨,倘若自己剛才不那么貪心,早點拍完膠卷,早點躲避,是否就不會受傷了呢?可如今,一切都已無法挽回。
袁熙終究還是沒能戰勝死神的魔掌。當他被送至戰地救護所時,醫生仔細檢查了他的傷勢,無奈地搖了搖頭,宣告已無力回天。他的雙腿被炸斷,腹部的彈片嚴重傷及內臟,失血過多讓他的身體機能達到了極限。袁熙,這位曾用鏡頭定格他人生死瞬間的勇士,最終也將自己的生命永遠鐫刻在了老山前線。
戰后,當戰士們抬著袁熙的遺體從陣地上下來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他的雙手依舊緊緊攥著那臺已然被炸壞的相機,雙眼圓睜,仿佛在傾訴著無盡的話語。他是死不瞑目嗎?不,他是想用自己的雙眼、用那臺相機,繼續記錄這場激烈的戰斗,記錄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們。他是想讓后人明白,和平來之不易,是無數像他一樣的戰士,用鮮血與生命鑄就的。
袁熙犧牲的消息,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迅速在戰地傳開。他的戰友們無不感到萬分悲痛與惋惜。其中,最為悲痛的當屬他的戰友,同為女戰地記者的梁子。梁子在袁熙的墓碑前,斟滿了一杯酒,點燃了一支香煙,以無盡的哀思深切緬懷這位逝去的戰友。
她憶起,袁熙平日里總是笑容滿面,喜歡開玩笑,熱愛攝影,哪里有戰斗,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她憶起,袁熙曾對她說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拍下更多英雄的瞬間,讓更多人了解戰爭的殘酷,從而珍惜和平的生活。她憶起,袁熙犧牲前,依舊緊緊握著相機,雙眼圓睜……梁子越回憶,心中越感難受,淚水止不住地流淌。她懊悔不已,后悔自己當初沒有同意袁熙發表那張她拍攝的搶救傷員的照片,后悔自己沒有多陪伴袁熙,多與他傾心交談……可如今,一切都已無法挽回,袁熙已然離去,永遠地離開了他們。
還有一位名叫劉亞玲的女戰地記者,也被袁熙的事跡深深打動。她在戰地救護所里曾見過受傷的袁熙,彼時,袁熙傷勢嚴重,臉色慘白如紙,嘴唇干裂起皮,但他仍頑強地堅持著,用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望著她,仿佛在說:“快拍下來,快拍下來,這些都是英雄啊!”劉亞玲當時心如刀絞,她明白,袁熙的生命已然走到了盡頭。她悔恨交加,后悔自己沒有給予袁熙更多的關心,沒有多鼓勵他、安慰他……可如今,一切都已太晚,袁熙已經走了,永遠地離開了他們。
逝者已去,生者已矣。時光的車輪無情地向前滾動,帶走了那些鮮活的生命,卻帶不走人們心中深深的懷念與敬意。袁熙,這位將自己的熱血與青春都奉獻給了記錄戰爭、捍衛和平偉大事業的戰地記者,如同璀璨星空中一顆驟然隕落卻光芒永存的星辰,永遠地留在了老山前線那片充滿硝煙與熱血的土地上,也深深地鐫刻在了每一個熱愛和平的人的心中。
他的生命雖然在戰火中戛然而止,但他用鏡頭定格下的那些照片,卻如同歷史的琥珀,將英雄們的瞬間永遠地封存了起來。每一張照片背后,都隱藏著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都凝聚著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和對和平的渴望。那一張張布滿硝煙、滿是堅毅的臉龐,那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的身影,那在生死邊緣掙扎卻依然堅守的眼神,仿佛都在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來之不易。這些照片,不僅僅是簡單的影像記錄,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和平,為了心中的理想,堅定不移地不懈奮斗。
戰地記者,是一群值得我們致以崇高敬意的人。他們身處戰爭的最前沿,用自己敏銳的鏡頭,記錄下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在他們的鏡頭里,我們看到了被戰火摧毀的家園,看到了流離失所的百姓,看到了戰場上橫七豎八的尸體,這些畫面無一不刺痛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的可怕。然而,他們的鏡頭也記錄下了人性的光輝,在戰火紛飛中,戰士們相互扶持、舍生忘死的情誼,百姓們在困境中依然堅守的善良與希望,這些溫暖的瞬間,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了人們前行的道路。
他們雖然沒有手持槍炮去直接與敵人戰斗,但他們同樣冒著槍林彈雨,穿梭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每一次按下快門,都可能面臨著生命的危險,但他們從未退縮。他們沒有軍隊編制,卻同樣有著沖鋒陷陣的勇氣和決心。在危險面前,他們毫不畏懼,為了獲取最真實的畫面,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戰爭的真相,他們毅然決然地沖向最危險的地方。他們沒有勛章,沒有那些耀眼的榮譽稱號,但他們的貢獻卻同樣值得人們永遠銘記。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和平而戰,為正義發聲。
作為戰地記者群體中的杰出代表,袁熙無疑是老山前線最特殊的一位戰士。對于他來說,相機就是他的武器,是他與戰爭抗爭的工具。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他那堅定而無畏的身影。他不顧個人安危,深入到每一個戰斗現場,用相機記錄下每一個珍貴的瞬間。他就像一位勇敢的騎士,在戰火中穿梭,用自己的鏡頭為人們揭開戰爭的面紗。
袁熙烈士,他的精神如同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老山戰士的心中。那些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們,會永遠記得他那樂觀開朗的笑容,記得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他的事跡也會在老山前線的每一個角落傳頌,激勵著后來的戰士們繼續為了保衛祖國、捍衛和平而奮勇拼搏。同時,他也永遠活在每一個熱愛和平的百姓心中。他用自己的生命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和平的珍貴,讓人們懂得了和平是需要用鮮血和生命去捍衛的。他的故事,將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記憶,激勵著我們在和平的年代里,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為了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奮斗。我們會永遠銘記袁熙烈士,他的精神將永遠熠熠生輝,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