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勁旅:英雄十一師的五重不朽豐碑
——閱讀張平編著的《雪域雄師》想到的話
賈洪國
2023年6月,只身前往古城西安拜望張平,我們興高采烈聊起了英雄11師的西藏征戰往事,臨別時,他把自己精心編著的《雪域雄師》慎重簽名贈送了一本給我!
翻開圖文并茂的《雪域雄師》,它似一部塵封的戰爭卷冊,一支鐵血部隊的輪廓,在風云西藏的解放硝煙中愈發清晰——步兵第十一師,這支從陜北革命烽火中誕生的英雄勁旅,在近百年血火征程中,以五個“最”的傳奇,刻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血脈深處燃燒著紅軍永不熄滅的星火。作為陜北紅軍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建制部隊,11師猶如從革命源頭奔涌而來的赤色洪流。當革命浪潮在西北大地洶涌澎湃之時,她便是其中最具韌性的浪花;當時代風雨激蕩,她又是那支始終屹立不倒的勁旅。無數紅軍連隊的番號在她序列中依然閃耀,這是融入骨髓的紅色基因,是穿越歲月依然澎湃的忠誠血脈,更是人民軍隊從篳路藍縷走向鋼鐵雄師最珍貴的活態見證。在十一師的營盤里,紅軍精神從未褪色,代代相傳,化為無堅不摧的信仰力量。
她的忠誠鐫刻在祖國最艱苦的邊陲。當許多部隊在相對安寧的內地駐守,十一師卻以磐石之姿,長期鎮守于自然條件最惡劣、環境最復雜的艱苦地區。茫茫戈壁、巍巍雪嶺、人跡罕至的曠野邊疆,都成為十一師官兵日復一日堅守的陣地。這里氧氣稀薄、朔風如刀,物資運輸艱難異常,但“艱苦”二字從未壓垮這支英雄部隊的脊梁。他們用雙腳踏量國土的遼闊,用青春抵御邊關的荒寒,用生命詮釋著“祖國山河一寸不能丟”的如山重諾。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們更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扎下了最深的根,用真誠尊重與模范行動架起了軍民團結的堅固橋梁,將祖國的溫暖與力量,深深烙進各族同胞心中。
她的功勛在戰火中淬煉得無比輝煌。全國解放的禮炮聲猶在耳畔,十一師征戰的腳步卻從未停歇。從西北剿匪到邊境反擊,她是解放后參加實戰最多的部隊之一。
在西藏剿匪戰斗敘述里,《雪域雄師》有這樣一段敘述:當叛匪遭受打擊,大股被殲,余匪化大為小,分股流竄至偏僻地區活動時,由于牧區遼闊,叛匪活動仍有很大的余地,加之情報來源困難,難以獲得及時可靠的情報。有時則因為叛匪流竄性大,偵查到叛匪后再組織兵力圍殲,容易失掉戰機。在此種情況下,適時組織兵力邊偵邊打,是消滅敵人的有效手段。11師在進藏平叛的頭兩個月中,共作戰45次,其中運用這一手段抓住戰機殲滅叛匪即達10次。
每一次出征,都是對和平的誓死捍衛;每一次凱旋,都增添著共和國盾牌的分量。豐富的實戰經驗與無畏的戰斗意志,早已融入這支部隊的靈魂,使其成為人民軍隊中一把時刻準備出鞘的利劍。
最令人震撼的篇章,當屬1962年那場氣壯山河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決定全局的決戰時刻,十一師主力受命執行一次足以載入世界軍事史冊的壯舉——大縱深戰役迂回。
在《雪域雄師》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第11師主力實施的大縱深戰役迂回路線,全程250公里,突入敵后180公里,6千多名指戰員和民工在迂回途中,翻越了5座海拔4000至5000米的高大雪山,穿過了2個冰川山口,爬過了7座陡險峻嶺,通過了5段危險的絕壁棧道,攀越了數十段陡峭的石峽階梯,涉過了1條寒冷刺骨的冰河,在漆黑的夜間走過了長長的山間羊腸小道和亂石路,忍受了從波辛山口至拉干村60余公路整整一晝夜缺水的干渴,經受了濃霧嚴霜等種種困難的考驗。
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他們以鋼鐵意志對抗著極端險惡的環境:翻越海拔數千米的冰峰雪嶺,強渡刺骨湍急的冰河,在幾近垂直的峭壁間艱難跋涉。高原的稀薄空氣扼住喉嚨,嚴寒無時無刻不在吞噬體溫,后勤保障更是命懸一線。然而,十一師將士們創造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敵人完全無法預料的絕境中完成深遠穿插。
當這支如神兵天降的隊伍突然出現在印軍深遠后方,徹底切斷了其核心退路與補給生命線時,敵軍精心構筑的防線瞬間土崩瓦解。這場艱苦卓絕、膽略超群的戰役迂回,以其距離之遠、道路之險、敵情之復雜、插入縱深之大、對戰局決定性影響之巨,鑄就了我軍戰役迂回史上的巔峰之作。這是用腳板丈量的忠誠,用意志征服的絕境,更是十一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斗精神最璀璨的迸發。
在中印自衛反擊戰中,11師主力成功實施大縱深戰役迂回的戰例,在我軍戰史上的480多次戰役中,堪稱迂回戰法之最,一直被領率機關、部隊和軍事院校作為經典戰例之一,不斷地進行學習和研究,借鑒其經驗。
英雄11師的非凡之處,正在于這五個“最”所熔鑄的不可替代的傳奇:她是中國近代血脈最紅的王牌部隊,承載著紅軍永不磨滅的火種;她是駐、訓、戰扎根最艱苦地區的部隊,將忠誠鐫刻在祖國的極邊之地;她是家國情懷融入最深的部隊,在少數民族地區譜寫了軍民團結的壯美詩篇;她是與時俱進礪劍最勤的部隊,在實戰硝煙中淬煉出無堅不摧的鋒芒;她是多年戰功最卓越的部隊之一,以如山的勝利捍衛著共和國的尊嚴。這五個“最”,如同五根擎天巨柱,共同撐起了十一師不朽的英雄豐碑。
合上《雪域雄師》,思緒穿越11師血與火的征程,一種深沉的力量在血脈中激蕩。那冰河上負重前行的剪影,雪峰間挺立不倒的旗幟,以及槍林彈雨中無畏沖鋒的吶喊——這一切并非塵封的遺跡。它們是融入民族精神長河的不滅星光,是時代前行中永存的意志坐標。
11師的足跡啟示我們,真正的英雄主義,是明知前路艱險卻依然選擇負重前行,是身處絕境仍能迸發扭轉乾坤的力量。這支部隊用生命書寫的忠誠與擔當,早已超越了戰史的范疇,成為我們民族精神圖譜中一座永恒的燈塔。在和平的陽光下,十一師的精神依然是照耀我們前行的星辰: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份為崇高理想而戰、為人民福祉而守、為國家尊嚴而搏的鐵血忠魂與堅韌意志,永遠是支撐一個民族、一支軍隊乃至每一個個體穿越風雨、走向未來的不朽脊梁。
當我們享受著歲月靜好,在紀念碑前獻上鮮花,當我們在盛世歡歌中回望,請銘記這支鐵流勁旅——步兵第11師,她那五重不朽的豐碑上,不僅銘刻著過往的榮光,更永恒地昭示著一個民族挺立的脊梁所能達到的精神高度。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賈洪國:1968 年生人,西藏軍旅五年,雙流縣報記者十年。出版有個人文學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跡 》 《 風兮雨兮》。近年來,主要精力用于采寫《尋訪戰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軍旅宥坐——尋訪戰友故事集》兩冊,50萬字已匯編成書。因為“人在變老,軍旅的記憶卻永葆青春!”把文字當成愛好經營,把生活當成詩意品味,一念花開,一念云起,在時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歲月漫漫的塵埃。
作者:賈洪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