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地區的開發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國爭相開展的科研項目,而隨著這么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在兩極地區發展了多個科研項目,對于我國整體科研實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但誰能想到,在幾十年前,我國還在為向極地地區進發而為難,直到我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沉睡66年的條約才解了燃眉之急。
那么,這個所謂的條約是怎么回事?我國在這中間又經歷了怎樣的曲折?
1、又一個“平等條約”
從地理大發現以來,人類對地球的探索腳步就從來沒有停止,截止到我國近代化開端之前,國外各國已經在世界地理上已經有了一些建樹。
只不過那個時候的中國奉行天朝上國理念,又加上閉關鎖國,直接落下了外國一大截。也因為如此,在其他國家都在開疆拓土為未來的地理研究或其他方面考慮的時候,中國還沉浸在被迫進行近代化的染缸里,自然對于兩極地區的開發更加不感興趣。
到了1925年,各國都已經開始初步涉足兩極地區的開發和探索了,我國還處于北洋政府的控制之中。
而且,由于之前許多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我國政府對于簽訂條約這件事就好像留下了應急綜合癥一樣,差一點就錯過了一次對后來人探索極地地區具有重要意義的條約簽訂。
那個時候,美英和挪威等國已經初步嘗到了極地地區豐富的能源儲備的甜頭,但由于開采時的爭議,各國決定劃定各自的范圍,有序的進行開發。
而這一次參與劃分的國家中竟然還有中國的名字,北洋政府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人都傻了,不會又是一次打著引號的“平等條約”吧。
畢竟在之前的幾十年中,世界各國對我國的剝削可是不少,每一次打著的旗號都是平等條約,但干的都是讓我國割地賠款的事。
北洋政府一開始還不想參與進去,但耐不住法國、等國的“軟磨硬泡”,便草率的簽下了中國的名字,而這個條約上的名字也66年后給了我國新的希望。
2、無心插柳柳成蔭
想必很多人在看到這一段故事的時候就已經想到是哪個條約了,沒錯,就是我們建立中國北極黃河站的依據條約,《斯瓦爾巴條約》。
說到這個條約,就不得不說當時各國在地理探險中的巨大發現了。外國的地理發現往往都伴隨著擴張和資源的需要,就算是一百年前的各國也是一樣。
斯瓦爾巴群島就是在很久之前由歐洲人發現的,并且在發現之后,他們就對這個群島進行了適當的開發,獲得了相應的生存地區以及豐富的資源。
由于當時主要是挪威人和俄國人發現的,所以這片群島的主權歸屬也大多屬于他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歐美的其他國家也對這片群島產生了念頭,便開始進行周旋。
最終,美英法等國也加入了開發的陣營中,而為了有規劃的開發,各國甚至還商議了一項開發條約,也就是《斯瓦爾巴條約》。
而中國的加入,完全就是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具象化表現。按照當時北洋政府的認知和實力來看,怎么也不會和外國就一個連聽都沒聽過的地方簽合約,這一切還得感謝法國。
當然,法國也沒有這么好心,還是另有目的的。由于當時參與劃分的國家比較多,法國就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變相的股份代持。
什么意思呢?就是拉一些沒有開發實力的國家進來,他們得到的那些領土因為沒能力開發都會變相的落入法國的腰包里,畢竟那些沒有實力的國家連到達這個極地群島的實力都沒有,又怎么會想起來開發呢?
3、66年后的北極一抹紅
不得不說,當年法國的想法確實是一個好主意,只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世界是在發展的,中國也是在發展的,當時的北洋政府沒有實力并不代表新中國沒有實力。
況且,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新中國在科研、經濟、等各方面都有了卓越進展,也是時候進行極地探索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科學家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北極地區的所有可見領土都已經被他國給劃定范圍了,我國沒有相應的范圍怎么建立科考站或基地呢?
各方就這個問題開始尋找解決方法,但誰都找不到能一勞永逸的法子,直到我國一名叫高登義的探險家在1991年挪威的一位教授手里得到了一本名叫《北極指南》的書。
高登義本身就對這種知識求賢若渴,便在回去的路上認真研讀,而就在這本書里,他發現了足以讓我國進軍北極地區的有力憑據。
那是1925年各國簽訂的《斯瓦爾巴條約》原件,而在簽署的國家名單中,中國的名字熠熠生輝。
高登義如獲至寶,立刻將這件事上報。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原來早在66年前,我國就稀里糊涂的簽訂了這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條約,這下進軍北極地區進行科研的愿望是真的要實現了。
消息先后傳入挪威和我國政府高層的耳朵里,但他們的反應卻大相徑庭。我國政府表現的是欣喜和震驚,而挪威政府方面卻是錯愕,估計也是沒想到我國能在66年之后還能發現這么久遠的證據吧。
但事到如今,也不能不認了,畢竟當時這個條約的簽署是符合國際條例的,不想認也得認。就這樣,當年我國無心插柳簽下的名字終于在66年后散發出光芒,照亮了我國想北極地區進軍的步伐。
而在確定了一系列的合法流程之后,我國隨即就對北極地區開展相應的科研規劃,在十幾年之后,我國的第一個北極科考站黃河站正式落成,為我國研究極地地區提供了重要基礎,對新中國的意義格外重大,或許這就是變相意義上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吧。
參考資料:
《斯瓦爾巴條約》——百度百科
中國科學家可以自由出入——因為有了《斯瓦爾巴條約》——央視網
中國公民可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群島,須歸功北洋政府——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