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迎來了大暑節(jié)氣,標志著一年中最熱時期的全面到來。此時節(ji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飆升,高溫高濕成為常態(tài)。
在商丘,大暑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呈現(xiàn)雨熱同期的特點。昨日,商丘市中心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主任、主任醫(yī)師王友杰表示,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大暑時節(jié)“暑、濕、熱”三邪交織,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大。人體陽氣浮散于體表,脾胃陽氣相對不足,易出現(xiàn)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濕氣阻礙脾胃運化,引發(fā)腹脹、肢體沉重、舌苔黃膩;暑熱擾心,導致心煩失眠、口舌生瘡;高溫還易使人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在飲食調(diào)養(yǎng)方面,王友杰建議以清補為主,兼顧祛濕。可適當食用西瓜、綠豆、冬瓜、苦瓜、蓮藕、黃瓜等清熱生津食物,或飲用烏梅湯、酸梅湯等解暑飲品;用茯苓、薏米、赤小豆、白扁豆、山藥、芡實等食材煮粥,能健脾利濕;適量食用生姜、陳皮、紫蘇,有助于溫化脾胃濕濁;出汗較多者,應及時補充淡鹽水或米湯。此外,要避免食用肥甘厚膩食物,控制甜食和冷飲的攝入。
“生活起居上,需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切勿讓空調(diào)冷風直吹身體。”王友杰說,宜遵循“夜臥早起”原則,中午適當休息15分鐘至30分鐘,既能避暑又能養(yǎng)心,同時要杜絕熬夜。清晨或傍晚,可選擇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宜。還可通過聆聽舒緩音樂、練習書法等方式,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緒過激。
老年人和兒童作為特殊群體,更需重點防范健康風險。王友杰建議,老年人應避免食用隔夜飯菜,少量多次飲用溫水;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要定期監(jiān)測血壓、血糖,防止因出汗脫水導致指標異常。兒童玩耍時應選擇陰涼場所,每20分鐘補充溫水或淡鹽水;若出現(xiàn)厭食、脾胃失調(diào),可用山藥、小米粥進行調(diào)理。
此外,大暑時節(jié),還可借助一些中醫(yī)外治方法調(diào)養(yǎng)身體。例如,按揉風池穴和大椎穴,能夠疏通經(jīng)絡、疏散風熱,快速緩解暑熱引發(fā)的頭痛、頭暈等不適癥狀。
來源:京九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