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有個叫大衛·艾克斯的家伙,在福布斯上發文,說3600枚美國巡航導彈就能決定臺灣的命運。他是國防記者,寫了不少軍事分析。那篇文章里提到,美空軍手里有種叫JASSM-ER的遠程導彈,射程上千公里,能從戰斗機或轟炸機上發射,專打中國艦隊。要是臺海打起來,這些導彈能把中國海軍大半給干掉。他還算了筆賬,說中國有上百艘軍艦,但美軍導彈庫存夠用,能在兩周內解決戰斗。
其實不止艾克斯,英國每日電訊報去年9月也發過類似文章,說美空軍有種“快速龍”系統,能把運輸機改成導彈發射平臺。C-130或C-17運輸機后艙門一開,導彈像貨物一樣扔出去,帶降落傘穩定,然后點火飛走。這種系統讓美軍能在4000公里外打中國目標。每個導彈值100萬刀,貴是貴,但他們覺得值,能改變太平洋戰局。
美空軍為什么這么自信?主要是JASSM系列導彈的性能。JASSM是聯合空對地待機導彈,基礎型射程500公里,ER版上千公里,還有反艦版LRASM。它們隱身好,雷達難抓,能低空飛避開防空網。F-15、F-16、F-35、B-52都能用。B-52作戰半徑3000公里以上,一架能帶20枚導彈。加“快速龍”,運輸機也能變身轟炸機,一次扔十幾枚。
但標題說10000枚,這數字從哪兒來?實際報道里,美軍目標庫存是數千枚,不是一萬。國防部預算顯示,JASSM和LRASM年產500多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有兩條生產線,計劃翻倍到1000枚一年。美軍軍費雖多,去年超8000億,但分到導彈上有限。
但解放軍有東風系列導彈,東風-26射程4000公里,能打關島基地,東風-21D專打航母。要是航母被擊沉或重創,美空軍得從陸基起飛。但基地也危險。Stimson中心報告說,中國導彈能炸跑道,讓基地癱瘓幾天甚至幾周。像日本沖繩或關島,美軍跑道被子母彈炸出坑,戰斗機起飛難。
而空軍推“敏捷作戰”概念,把飛機分散到小機場,快速修跑道。但修跑道需要時間,戰時中國導彈能反復打。RAND報告分析中美軍力對比,說中國在第一島鏈有優勢,導彈密度高,美軍遠程打擊雖強,但基地太少,易被針對。美空軍有B-2隱身轟炸機,但數量少,只有20架,出動率不高。阿富汗和敘利亞戰爭中,B-1B和B-2出動率低于50%。
解放軍的導彈庫存大,東風-17高超音速,射程遠,難攔截。能打美軍基地,削弱起飛能力。空軍有殲-20隱身機,防空系統紅旗-9,能攔美導彈。中國海軍擴張快,艦艇噸位超美軍,潛艇多,能干擾美空軍行動。
洛克希德公司去年簽合同擴產,但供應鏈問題多,原材料短缺。國防部報告說,要達1100枚年產,得建新廠,花幾年。亞太時報文章說,美軍寄希望便宜導彈縮小與中國差距,但高端導彈如JASSM,戰時用5千枚,得提前攢。
長遠看,美軍在更新導彈,JASSM-XR射程1600公里,對中國是噩夢。但部署需時間,2024年剛測試。空軍還推地面發射長程導彈,但陸軍版LRASM成本才2.2億起步。
因此,這個觀點有道理,但夸大了。美空軍遠程打擊強,能在航母損失后繼續打,但單挑解放軍不容易。美軍得加強產能和防御,中國也得警惕。實際打起來,誰贏還得看準備和運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