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七月,驕陽高照,生活報青年志愿者團隊的助學行動也如這天氣般火熱。在短短10天里,志愿者為5位困境學子送去了物質上的資助和精神上的慰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愛心匯聚,溫暖三姐妹
12日9時,群力新苑小區內已經聚集了27名前來參加活動的生活報青年志愿者代表,他們身上的紅馬甲在七月的晨光里格外耀眼。由隊長田桂玲帶領,志愿者們準備為雨彤、詩哲、超群(均為化名)三姐妹送上助學金和慰問品。
困境學生雨彤,身患嚴重心臟病等多種疾病,身體上帶著胰島素泵。“雨彤出生后不久,母親便因心臟病去世,她從出生就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已經做過兩次大型手術了。”說到這里,田桂玲心疼地告訴記者,“前兩年雨彤的叔叔因病去世了,雨彤父親不僅要照顧她,還要供養兩個侄女,生活的重擔壓得這個家庭喘不過氣。”田桂玲告訴記者,雨彤從小就是團隊的幫扶對象,后期她的兩個姐妹也成為了幫扶對象。
為了這次活動,團隊啟動了助學資金。副隊長劉長宏提前一天就為雨彤三姐妹購買了牛奶、大米、掛面、雞蛋和豆油等慰問品。活動當天,志愿者們帶著慰問品和助學金來到了雨彤家所在的小區,“雨彤的特別幫扶小組為她捐贈1000元助學金。還有詩哲、超群兩姐妹的特別幫扶小組,也為她們各提供年度助學金1000元。”隨著田桂玲的介紹,志愿者代表們把助學金送到了姐妹三人的手中,三個小姑娘表達著對志愿者的感激。
活動當天,副隊長張梅梅帶來九件T恤衫,為三姐妹送來夏日的清爽;管理員張曉梅購買了肘子和五花肉,想給孩子們增加營養;志愿者齊莉莉帶來筆記本套裝,還拿出200元現金鼓勵孩子好好學習……
愛心接力,關懷困境女孩
19日,23名生活報志愿者代表再次來到了困境學子妍妍(化名)的家。“妍妍的父親因病去世了,母女倆靠母親在物業工作和撿廢品維持生計,兩人還要租房子,生活極其困難。”說起妍妍家的情況,田桂玲隊長說:“孩子身體不好,性格也內向,我們能幫一點是一點。”據田桂玲介紹,妍妍曾經是一個不愿與人交流和溝通的女孩,在志愿者們的幫助和引導下得到了改善,“我安排志愿者們定期給妍妍補課、與她溝通,如今的妍妍變化很大,不僅可以正常交流溝通,每次給我打電話都很有禮貌。”看著妍妍的變化,志愿者代表們都很欣慰,“新學期,妍妍就要去職業高中學旅游專業了!”得知這個消息,志愿者們都跟著開心,而妍妍的母親,則留下了感激的淚水,“謝謝志愿者們多年的幫扶,看到妍妍又要邁入新的人生階段,都靠你們多年的幫扶,感謝!”妍妍的母親每次提到志愿者們的幫助都會流淚。
本次活動,志愿者代表們啟用團隊基金,為妍妍家送去了大米、豆油、掛面、牛奶。此外,志愿者李秀娟帶來面和油,王思怡帶來八寶粥,張曉梅帶來肘子、肉和水杯,張梅梅帶來水杯和筆記本,于立凱帶來雞蛋,徐衛東和佟洪濱則各捐贈100元助學金。團隊經過研究決定,針對妍妍家現在的情況,成立幫扶小組和月捐志愿者,持續為她提供幫助。
圖片由志愿者提供
愛心續航,情系祖孫倆
22日上午,清晨的陽光灑在南崗區永興路的小區里,志愿者代表們,又一次踏上了這條熟悉的路,目的地是他們始終牽掛的東權(化名)家。
“東權自幼便失去了父母的陪伴,與年邁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家里沒有勞動力,日子全靠奶奶微薄的低保維系。”志愿者張曉梅告訴記者,“這次團隊啟用了助學基金,為東權和奶奶送去了大米、豆油、掛面和雞蛋。志愿者們也自發帶來了生活用品,志愿者徐衛東捐贈一臺電腦,馬馨超捐贈100元現金,這些都是志愿者對祖孫倆的掛念。”
看到志愿者們到來,東權奶奶拉著志愿者們的手,眼眶微微泛紅,嘴里不停說著謝謝。奶奶還告訴大家,東權也學會做一些簡單的飯菜了……簡單的家常,讓志愿者和東權祖孫都感受到了溫暖。
在這10天里,生活報青年志愿者團隊用愛心和行動溫暖了5位困境學子的心靈。他們的每一次付出,每一份關懷,都如同春日的細雨,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相信志愿者們會繼續做那束溫暖而堅定的光,伴隨孩子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 龍頭新聞·生活報實習生:王嘉瑩;記者:劉維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