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金昌市永昌縣水源鎮北地村千畝麥田里,由甘肅省農科院春小麥團隊歷時11年選育的首個國審中強筋優質高產廣適春小麥“隴春44號”,經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甘肅省種子總站、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農業大學等多家單位專家測產,百畝攻關田畝產738.21公斤、千畝示范方畝產704.98公斤,雙雙創下甘肅省同類種植規模高產紀錄。
7月7日,“隴春44號”通過農業農村部2025年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國審麥20251066),填補了甘肅省優質中強筋小麥國審品種空白。不到半個月時間,該品種再傳喜訊。
此次測產選擇的百畝攻關田與千畝示范方面積分別為152畝和1405畝,專家組依據《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經過現場丈量、稱重、測水分和雜質等流程,最終得出數據:百畝攻關田11.72畝實收鮮重10002公斤,按標準含水量13%折算后畝產738.21公斤;千畝示范方23.36畝實收鮮重19020公斤,折算后畝產704.98公斤,兩項數據均創新高。
作為甘肅省首個國審中強筋春小麥品種,“隴春44號”的優勢不僅體現在高產上,該品種采用水旱交替選擇、異地多點鑒定等技術,實現了優質、高產、多抗的協同提升——其產量三要素協調,平均畝穗數42.7萬、穗粒數44.7粒、千粒重42.3克,在2024年張掖市高臺縣高產田就曾創下畝產645.8公斤的紀錄;同時抗倒性強、中抗條銹病與白粉病,耐旱節水性突出,適宜西北春麥組多個省區種植;在品質方面,其籽粒容重每升842克、蛋白質含量14.0%,濕面筋含量30.5%,穩定時間7.1分鐘,達到國家優質中強筋春小麥標準,烘焙測試中面包、面條、饅頭評分均達優質專業品種標準,解決了優質品種不高產、不抗倒和不抗病的矛盾。
此次突破性成果,為西北乃至全國春麥區優質高產小麥種植和實施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了可推廣范例。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 馮寶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