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祝縣打柴溝鎮堅持向山旱地要效益,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依托淺山二陰區耕地坡度小、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等獨特優勢,大力發展山旱地高原夏菜產業。
盛夏時節,來到打柴溝鎮下十八村,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鮮嫩的豆秧順著架桿奮力攀爬,仿佛在訴說著豐收的故事。誰能想到,這片曾經被視為“低產田”的山旱地,如今正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土地”。種植戶馬福元在地里專注地除草,他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天祝縣打柴溝鎮下十八村種植戶馬福元:以前我們這個地方(下十八村)種著些青稞、燕麥、菜籽,這兩年開始種豆子,我也種著20畝,豆子今年(長勢)可以,莢豆再過幾天就開始采摘了,(長壽豆)還有十幾天才能摘,現在的豆子價格好些,比種青稞、燕麥的好。
在這之前,下十八村的山旱地主要種植青稞、小麥、馬鈴薯等常見農作物,由于受制于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與落后的種植技術,產量低下,經濟效益微薄,村民們守著土地難以過上富足的生活。
2024年,打柴溝鎮組織村干部與技術人員逐戶宣傳,還邀請農業專家開辦種植技術培訓班,向村民傳授覆膜保墑、滴灌敷設等旱作節水技術,讓村民們看到了山旱地種植高原夏菜的可行性與潛力。鎮政府還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從種子、化肥補貼到農業設施建設,全方位為村民提供有力支持。2025年,打柴溝鎮高原夏菜種植面積達4.7萬畝,其中山旱地種植面積為1.2萬畝。
天祝縣打柴溝鎮副鎮長劉全忠:通過打柴溝鎮萬畝山旱地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的建設,一方面解決了傳統農作物種植產量低、經濟效益低的問題,促進了群眾增收,另一方面推動了全鎮農業擴量增效,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下一步,我鎮將持續向山旱地要效益,積極爭取實施火石溝調蓄水池等建設項目,通過“引水上山”讓旱地變良田,為群眾打造好“保收田”“經濟田”,助推農業增產增效、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蓄勢賦能。
全媒體記者:央金拉姆 周昳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