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你們可能養不活。”
“你還是抓緊時間再要一個吧。”
兒子壯壯(化名)出生時,母親李婷(化名)就聽到很多讓人崩潰的結論。
壯壯是一位小胖威利綜合征患者:永遠填不飽的胃、失控的體重、智商偏低……
像任何媽媽一樣,李婷不愿放棄,她抹掉眼淚:“既然改變不了,就陪他好好長大。”
醫生說:希望渺茫
媽媽想:陪他好好長大
2006年,壯壯(化名)出生。對這個孩子,全家人都充滿期待。可是,由于肌張力低下、無法自主吸吮乳汁,壯壯剛出生就被送進新生兒監護室。
“生產后整整三天沒見到孩子,第一次見面時他躺在保溫箱里,頭上插著長長的針管,小臉慘白。”李婷至今記得那一幕,“醫生說:這孩子,你們可能養不活。”
一句話讓全家如墜冰窟。
醫生明確表示,孩子連最基本的吃奶都成問題,建議繼續住院。但看著日漸消瘦的壯壯,夫妻倆最終簽字出院,“哪怕帶回家一勺一勺地喂,也要試試。”
帶壯壯回家后李婷曾帶他多次前往醫院就診,但始終無法明確病因。
“每次檢查,醫生都說不出具體原因,只能哪里有問題就治哪里。”李婷回憶道。
直到2008年春天,1歲半的壯壯在北京協和醫院被確診為“小胖威利綜合征”。這是一種因15號染色體缺陷導致的罕見病,發病率在一萬分之一到三萬分之一,患者會面臨無法控制的食欲、智力障礙、嚴重肥胖和多重并發癥等許多問題。
“其實檢測結果出來前,醫生看癥狀就已經基本確定了。”李婷記得,當時醫生的話很直接:“醫學上能做的很有限,你還是抓緊時間再要一個吧。”
確診后,李婷在醫院走廊里像是失了魂,孩子缺失的是基因,這意味著她沒有辦法讓孩子回歸正常,但回到家,看到搖搖晃晃走來的兒子,她抹掉眼淚:“既然改變不了,就陪他好好長大。”
“飲食管控戰”打了很久
他還是突破了330斤
3歲起,壯壯的食欲開始失控,一起失控的還有體重。
“吃兩餐零食,臉就像吹氣球一樣脹起來。”李婷翻出舊照片:幼兒園大班時壯壯體重已達80斤,走在路上像一個小肉球。
80斤的壯壯,像個小肉球
“小胖威利綜合征患者的下丘腦功能異常,導致他們感受不到飽腹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鄒朝春解釋,“這不僅是意志力問題,而是生理缺陷,患者需要終身嚴格的飲食管理和運動干預。”
全家人開始了漫長的“飲食管控戰”:把廚房上鎖、分時段進餐、改用粗糧碗……最極端時,壯壯被送到專業機構進行封閉減肥,三個月減了23斤。
“長時間的飲食控制讓壯壯出現了掉發的情況,頭發也變得焦黃。”李婷說著,眼眶又紅了,“這場戰爭,我們打了18年。”
盡管全家嚴防死守,壯壯的體重還是突破了330斤,這個結果讓她很無奈。
此時體重達到350斤
家人希望他快樂
他想要一個機會
上學是另一道坎。
一年級時,壯壯因為始終掌握不好兩位數的加減法被數學老師批評“偷懶”。
李婷帶著醫學資料向老師解釋:“他的大腦真的處理不了這些數字。”
在學校里,壯壯無法和同學正常相處,甚至會有點被歧視。無奈之下,壯壯在初中畢業后選擇去蕭山區特殊教育學校學習。
在這里,他感受不到異樣,學校里每天給他安排值日工作,比如打掃衛生、清洗餐具,這種參與感讓壯壯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完成每日的值日工作
“壯壯對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他達不到。” 李婷了解兒子。
今年6月份,19歲的壯壯從特殊學校畢業。當同學陸續去福利工廠實習時,他卻因過高的體重屢屢碰壁。
想去實習的事,壯壯在家說了很多次,他很在意為什么自己不能去。
“我只希望他開心快樂,但他自己不這么想。”李婷心疼又無奈。
李婷一家計劃在暑假回去后,和壯壯一起商量未來的出路。
“或許可以給他開個小店,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李婷說。
雖然具體經營什么還未確定,但這個想法讓壯壯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依然渴望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家人也始終在為他尋找更適合的路。
醫學上,這是一種基因缺陷導致的罕見病,但在生活中,這只是一個需要更多理解和關愛的孩子。
正如李婷所說:“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一個平等看待他們的機會。”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給予這份理解的那個人。
來源: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