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當地時間7月22日,特朗普接連宣布與日本、菲律賓、印尼達成貿易協議,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一系列動作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考量,又會對地區乃至全球格局產生何種影響?與此同時,特朗普在與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會晤時談及的對華表態,更是增添了一絲微妙的氛圍。
本月9日,特朗普突然發出“威脅”,宣稱從8月1日起對菲律賓進口商品征收20%的關稅。這一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讓菲律賓方面深感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于20日飛抵華盛頓,開啟與美方的談判之旅。21日,馬科斯先后與美國務卿魯比奧、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會面,為第二天與特朗普的會晤做鋪墊。
魯比奧(資料圖)
22日,白宮會晤結束后,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興奮宣布,美菲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菲律賓出口產品征收19%關稅,菲律賓則需對美國開放市場并實行零關稅??此苾H1%的稅率調整,背后卻可能給菲律賓帶來沉重打擊。菲律賓的電子、服裝等支柱產業,原本靠著成本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如今卻要因這一關稅調整面臨成本飆升的難題,國際競爭力勢必大打折扣。
再看菲律賓國內,民眾對馬科斯政府本就因經濟問題存在諸多不滿,支持率持續下滑。此次馬科斯訪美換來這樣的結果,回國后恐怕難以平息國內的反對聲浪,政府后續施政也將面臨更多阻礙。
幾乎在同一時間,特朗普宣布與印尼達成貿易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對印尼征收19%關稅,而印尼則要對美國工業、科技產品及農產品取消99%的關稅壁壘,允許美國商品零關稅進入。此外,印尼還簽署了價值近500億美元的采購大單,涉及能源、農產品以及波音飛機等。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在協議中承諾向美國供應鎳、銅等關鍵礦產資源,并允許美國企業主導精煉加工環節。印尼作為全球主要的鎳礦出口國,鎳在電動車電池制造中起著核心作用。美國當下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無論是電動車領域還是軍工高端合金制造,都對鎳等資源有著極高需求。此前,美國在這方面對中國依賴程度頗高,如今試圖通過與印尼的合作,打造新的資源供應鏈。
特朗普會見馬科斯(資料圖)
從印尼自身角度看,普拉博沃新官上任,國內財政壓力巨大。美國的這份協議雖然條件苛刻,但附帶的投資與軍售承諾,對急需穩定國際資本、尋找快速融資渠道的印尼來說,無疑有著不小的吸引力,既能暫時緩解燃眉之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穩住國內投資者信心。然而,長遠來看,過度依賴美國投資,將關鍵礦產資源產業鏈拱手相讓,可能會讓印尼新興的電池產業發展受限,未來面臨被美資掌控的風險。
在這三份協議中,日本的“突然妥協”最為出人意料。此前,特朗普計劃對日本汽車加征25%關稅,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為此連跑七趟與美方談判,卻始終未能讓美方滿意,還被美方斥責“不夠誠意”。日本首相石破茂也曾強硬表態,稱關稅談判是關乎國家利益的關鍵之戰,絕不能被美國輕視。
但局勢在7月21日發生了戲劇性轉變。當天,日本第27屆國會參議院選舉結果出爐,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未獲得過半數議席,這是自1955年以來首次出現參眾兩院均淪為“少數派”的局面,石破茂首相陷入下臺危機。為了挽救局勢,急需一份“亮眼政績”的石破茂,將目光投向了與美國的貿易協議。
22日,特朗普宣布與日本達成協議:美國對日本征收15%關稅,日本承諾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且其中90%的利潤歸美國企業所有,同時開放汽車、卡車、大米及部分農產品市場。對石破茂而言,這份協議雖代價不菲,但至少能對外營造出“穩定合作”的局面,暫時緩解國內政治壓力。不過,日本國內各界對此反應不一,汽車產業面臨美國同行競爭加劇的挑戰,農業領域也將因美國農產品涌入受到沖擊,后續國內反對聲音恐怕難以避免。
特朗普通過“先高關稅施壓,再微調稅率促成協議”的手段,看似在這三場貿易談判中“大獲全勝”,但實則埋下了多重隱患。
1. 損害妥協國經濟根基:菲律賓支柱產業競爭力受損,日本國內產業面臨沖擊,印尼戰略資源外流,三國經濟發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國內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也在不斷積累。
2. 嚴重透支美國國際信譽:美國連菲律賓這樣在印太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盟友都毫不留情地用關稅脅迫,這讓其他國家不禁對美國的信譽產生質疑,未來是否還能放心與美國簽訂協議、開展合作。
3. 破壞區域合作信任:與美國的“掠奪式”合作模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印尼投資建設新能源電池中心,注重技術與資源的共贏。美國用關稅破壞區域產業鏈,逼迫各國選邊站隊,而中國則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積極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兩種模式的差異讓更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與美國的關系。
美財長(資料圖)
手握與三國達成的貿易協議,特朗普似乎有了更多“底氣”。在22日與馬科斯會晤時,他回應鳳凰衛視提問稱,可能在“不遠的將來”訪華,還特別強調收到了很多國家的邀請。這一表態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其意圖很可能是向中國展示周邊國家與美國“站在一起”的局面,試圖對中國施加壓力,影響中國在貿易談判等方面的決策。這一策略與中美第一階段協議談判時如出一轍,先制造外部聲勢,再試圖在談判桌上獲取更多利益。
不過,中國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始終堅定明確。貿易應該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脅迫博弈和強迫選邊站隊。中國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理念,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如通過RCEP等機制不斷深化與東盟國家的經貿聯系。面對美國的種種舉動,中國不會被輕易施壓,更不會陷入他人預設的“陷阱”,而是會堅定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維護自身及廣大合作伙伴的利益。
特朗普所謂的“大獲全勝”或許只是表面風光,背后隱藏的問題和危機可能會在未來逐漸顯現。而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所作所為,也正讓越來越多國家重新思考與美國的合作關系,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也將因此面臨新的變數與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