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馬科斯以為自己是美國的座上賓,結果發現自己只是特朗普手里的一枚棋子。
剛剛還在吹噓美菲"兄弟情",轉眼就被告知"你跟中國打交道不會讓我困擾"。
從盟友到工具人,這個身份轉換為何如此迅速?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真實地位是什么?
1分鐘內,美國盟友秒變工具人
這一幕發生得太快,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在白宮的聚光燈下,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剛剛向美國表完忠心,甚至很自信地表示不需要平衡與中美之間的關系。
意思很明顯:我可是一心向美,中菲關系怎么能和美菲關系相提并論呢?這份表態可以說是極盡諂媚之能事。然而,特朗普接過話頭,眾目睽睽之下與小馬科斯劃清界限。
"我不介意他和中國交好,因為我們和中國關系也很好。"特朗普的話輕描淡寫,但每個字都像當頭棒喝,瞬間擊碎了小馬科斯精心準備的反華劇本。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隨后轉向小馬科斯,補了一句:"你和中國打交道絲毫不會讓我感到困擾。"
這句話表面上很客氣,實際上是在公開撇清關系。鏡頭顯示,剛表完忠心的小馬科斯,表情明顯僵住了。想插話,但終究沒說出口。那種欲言又止的尷尬,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這就是現實的殘酷:你以為自己是盟友,結果發現只是工具人。
特朗普這番表態,實際上是在告訴小馬科斯,也是告訴外界:不是我讓菲律賓反華的,你自己處理不好中菲關系,賴不到我頭上。
更直白點說,以后如果菲律賓挑釁中國出事了,美國是不會負責的。誰惹的事兒,誰自己去扛著。這種當眾切割的方式,讓人想起一句話:收割你是你的榮幸,你一副讓我為你負責的樣子是幾個意思?
小馬科斯原本指望讓出經濟利益換一個保護承諾,沒想到被加征關稅后,還在對華政策上又被撤了梯子。
馬科斯家族的百年魔咒:永遠做不了自己的主
說起來,這種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馬科斯家族并不陌生。
菲律賓曾是極少有的,美國在美洲之外的前殖民地。二戰期間,菲律賓是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的重要基地。
二戰結束后,小馬科斯的親爹老馬科斯,在這個國家獨裁幾十年,搜刮了上百億美元,最后還死在了美國。馬科斯家族不顧國家利益,對美國赤膽忠心,都是有歷史原因的。
在我們正常國家的人看來,這是妥妥的買辦行為,但菲律賓,從來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從殖民地時代到現在,菲律賓始終沒有擺脫被大國控制的命運,這種依附關系已經深入骨髓。
小馬科斯這次訪美,只有一個任務:通過展現對華強硬立場,換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高抬貴手。
啟程之前,小馬科斯做足了準備,在前一天和美國務卿魯比奧、國防部長海格塞斯的會晤中也大談要如何加強美菲同盟。
按照小馬科斯的計劃,他這次是豁出去了。要向美國全面出讓菲律賓的主權和國家利益,不惜挑戰強大的中國,只求美國幫他穩住統治地位。什么開放軍事基地啊,部署美軍武器啊,小馬科斯有全盤的計劃,只等在白宮采訪中好好表演。
結果他剛提到中國,就被特朗普一句話打了回來。背好的稿子沒法念,這戲實在演不下去了。
小馬科斯的問題在于,他根本沒搞清楚,特朗普最想要什么。遏制中國固然是美國的"政治正確",但對特朗普來說,搞錢才是他最關心的事情。
這就是歷史的諷刺:一個家族,兩代人,都在重復同樣的錯誤。永遠在猜測主子的心思,永遠做不了自己的主。
特朗普的潛臺詞:乖乖聽話,別給我添亂
特朗普的態度轉變,背后有著深層的戰略考量。之前的關稅戰,特朗普在中國面前吞下一場完敗,現在中美正在進行多輪磋商,試圖解決關稅、稀土出口管制等問題。
特朗普不敢得罪中國,這是現實。而且,我們在之前幾輪談判中,已經正告過美方,不要在中國周邊挑起緊張氛圍,這是中國不可觸碰的底線。
換做是拜登政府,可能還會陽奉陰違,搞點小動作。但特朗普是個實誠人啊。用美媒的話來說,現在的特朗普,幾乎是美國政界對華態度最溫和的人。
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對小馬科斯說"你和中國打交道沒關系",主要是告訴菲律賓:你要搞事情,可以,但你別打著我的旗號搞。
在特朗普看來,菲律賓依舊是反華棋子,但棋子要有棋子的覺悟。不能說你一個棋子反過來對我指手畫腳的。更關鍵的是,特朗普眼下在對華貿易議題上,正在降溫。
之前硬剛中國,知道疼了,現在就希望稀土能夠穩定供應,所以特朗普專門向小馬科斯強調,中美關系"很好"。也是害怕菲律賓打著美國的旗號挑釁中國會壞事——我現在正在和中國談事,你別在這節骨眼上搞事情。
所以特朗普非但不會當面給小馬科斯什么堅定承諾,還會與他劃清界限。
這就是大國控制小國的藝術:需要你配合的時候,你就是親密盟友;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是可有可無的工具。特朗普要的是配合,不是添亂。從來都是他對別人提要求,不可能允許別人把他架起來。
特朗普反華不假,但只允許在自己主導的節奏里推進,任何脫軌行為,都會被他視作風險而非價值。這種節奏控制,正是大國博弈的核心技巧。
小國的生存智慧:左右逢源還是選邊站隊?
小馬科斯的遭遇,其實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這也是小國的悲哀。在大國競爭的時候,他們就應該盡量保持中立,從自身長遠利益出發,冷靜的做出決策。
如果像菲律賓這樣,還有韓國前總統尹錫悅那樣,在中美競爭的時候選邊站隊,就容易導致外交政策過度依賴其中一方。
國際局勢和國家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美國這樣的國家,兩黨輪流上臺,外交政策總是朝令夕改的。
看看現在:昨天拜登還在鼓動盟友對華強硬,今天特朗普就說我們關系很好。
這種變化對小國來說,簡直是災難。如果特朗普真的訪問中國了,菲律賓肯定是最尷尬的。
過去一段時間,拜登總統在位的時候,菲律賓一邊倒的捧美國臭腳,在南海問題上越來越挑釁,屢屢侵闖我們島礁的領海領空。中國海警多次不得不使用高壓水炮,逼退菲律賓的公務船。
結果現在特朗普說,菲律賓跟中國搞好關系。如果美國總統真來中國了,中美關系迎來短暫的緩和期,那菲律賓夾在中間就里外不是人了。
聰明的小國,應該學會在大國博弈中尋找平衡點。既不完全倒向一邊,也不兩面三刀,而是根據自己的國家利益,靈活調整政策。
新加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既是美國的盟友,也是中國的合作伙伴,在中美之間游刃有余。
越南也很聰明:既防范中國,也不完全依賴美國,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
反觀菲律賓,把所有雞蛋都放在美國這一個籃子里,結果發現籃子說扔就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對菲律賓來說,如何在中美之間找到平衡,如何維護自己的真正利益,這就是他們這代人的上甘嶺。
可惜的是,以小馬科斯連很多中國網友都不如的國際政治水平,實在理解不了,美國的態度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變化。
結語
從小馬科斯的尷尬表情中,我們看到了國際關系最真實的一面。
大國博弈的規則正在重塑,小國的選擇空間將更加有限。
面對這樣的現實,你認為小國應該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