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補貼到賬了!去年種糧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都收到了。”近日,安徽省天長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大通鎮便東村入戶走訪時,村民徐海林拿著存折開心地說。
聚焦群眾關切,天長市紀委監委把監督“探頭”架到田間地頭。今年以來,組建專項督查組,深入冶山、鄭集、大通等16個鎮(街道),走訪群眾150余人次,專項核查財政惠民惠農補貼資金管理發放情況。
該市紀委監委建立“補貼項目、農戶卡折、資金發放”三重點監督機制,推進源頭治理;聯合財政、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民政等職能部門和單位,在數據采集、公示審核、資金發放等環節建立13項監管制度,在全市張貼惠民惠農補貼政策公告850余份,上門入戶送達告知書10萬余份,讓農民群眾成為政策“明白人”。
天長市創新構建“紀委牽頭+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立體監督網,發揮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作用,將29項惠民惠農補貼納入平臺監管,實現資金流向全程可溯,群眾掃碼即可反映惠民惠農補貼發放問題,累計辦結群眾相關訴求254件次。為了讓群眾監督更高效、更直接,該市以村為單位,在全市16個鎮(街道)174個村(社區)建立“惠民惠農補貼”微信群,由鎮(街道)紀(工)委統一監管,定期收集整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和情況,及時處理反饋。2024年以來,該市紀委監委通過大數據比對,及時糾正33起補貼對象識別偏差、少數單位資金發放不及時等問題,確保政策執行不走偏。
“惠民惠農補貼資金連著‘大民生’,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天長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為契機,繼續強化對基層“小微權力”的監督,加大典型案例查處力度,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全面查找短板弱項,完善制度機制,嚴防惠農資金“跑冒滴漏”,確保惠民惠農資金真正惠及于民。(宣金祥 單傳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