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袁大頭”銀圓,很多人也都聽過,有些人家里,也會傳下來幾枚。
它作為長輩給晚輩的一種“傳承”,這個“紀念意義”還是非常重要的!
那“伍圓”的袁大頭,有人見過嗎?
在留傳下來的“銀圓”中,根據面值大小,分別為:“壹圓”、“中圓”、“貳角”、“壹角”等……
而較為常見的,要屬“壹圓”面值的袁大頭。
除了以上幾種類型外,還有不少人家里,找到了“伍圓”面值的袁大頭。
那這種“銀圓”,具有收藏價值嗎?
說實話,這種“伍圓”袁大頭,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過,確實讓我“大開眼界”。
許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在民國時期,這種“袁大頭”銀圓,其實并沒有鑄造過“伍圓”面值。
它只是近代鑄造的“臆造品”,實際上屬于“工藝品”一類。
所以它并沒有什么“收藏價值”!
家里如果有這種“銀圓”,適當收藏就好,留著紀念就行。
在古玩市場上,除了能見到這種伍圓的“袁大頭”外,其實還有不少類型的“臆造品”銀圓。
對于普通人來說,一定要仔細鑒別真偽,切勿貪圖“小便宜”。
玩收藏這一行,只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懂的朋友,盡量不要胡亂收藏。
在收藏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銀圓的“包漿”、“字體”、“圖案”、“邊齒”等方面,進行鑒別真偽。
對于那種低仿的“工藝品”,基本上都是“一眼假”。
它們所采用的材質,就明顯不是“銀”,而是“銅”和其它金屬。有些“低仿銀圓”,可以用吸鐵石直接吸住。
說的簡單點,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銀圓”值錢。
如果你在古玩地攤上,收藏到幾塊錢一枚的“銀圓”,你還會覺得是“撿漏”嗎?
喜歡收藏的朋友,一定要仔細鑒別真偽!
理性收藏,切勿上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