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國內的兩件大事,關乎石破茂是否已完成其“歷史使命”。
當地時間7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對日關稅稅率定為15%及日本承諾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
7月21日,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結果公布,由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遭遇潰敗,這是自民黨1955年成立以來首次在國會眾參兩院均未獲得過半席位。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稱,石破茂計劃在8月內宣布辭職。不過,石破茂本人卻在23日下午表示,有關他會辭職的報道“不實”。
“雙贏”各表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有時就是內政的前沿。
塵埃落定的日美關稅談判,就是這樣的一件大事。談判過程中,石破茂也曾罕見地對美國作出過強硬表態,要求美國重新審視“日本貢獻”,并表示“不急于達成協議”。
如今協議達成后,特朗普和石破茂都在第一時間發聲,試圖占據輿論主導地位。
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稱,美國與日本達成了一項“巨大的”協議,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項。他表示,按照其指示,日本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這項協議將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
特朗普還表示,或許最重要的是,日本將開放其市場進行貿易,包括汽車、卡車、大米以及其他部分農產品和商品。日本將向美國支付15%的對等關稅。
在東京,23日上午,石破茂在直播記者會上表示,日美雙方就通過日本企業在半導體、鋼鐵、造船、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投資,加強與美方供應鏈合作、保障經濟安全,達成一致。
石破茂還稱,將在日本現行的大米“最低準入制度”下,增加從美國進口大米的比例,并稱此舉不會犧牲日本農業。本次日美協議不包含日本對美國商品降低關稅,包括農產品關稅。
石破茂的主要意圖應是減輕民眾的不安感。對于日美關稅談判進展,日本政府是表示歡迎的,有人視之為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頑強談判”的結果。考慮到特朗普本月7日曾致信石破茂,宣布將自8月1日起把幾乎所有日本輸美商品關稅提高至25%,最終的關稅水平調低了10個百分點。
一敗無爭
關稅談判的輸贏不好論定,參院選舉的勝敗一目了然。
日本國會參議院議員席位共248席,議員任期6年,每三年改選一半,在本次參議院選舉中,改選議席為共125席。就7月21日公布的結果來看,執政聯盟僅獲得47席,加上75個非改選議席,共獲得122席,未能過半。日本立憲民主黨、日本共產黨、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日本參政黨等在野黨獲得共78個議席,加上48個非改選議席,共獲126席。
實際上,7月以來,日本各大媒體及調查機構的民調都顯示自公兩黨的執政聯盟將無法維持半數以上席位,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率更是在選前一度跌至20.8%,降至去年10月內閣成立以來的新低。
有分析認為,執政聯盟在參議院的失敗,正是政府政策不力、內外環境變化等“前因”所導致的必然“后果”。
其一是石破茂領導下的政府與執政黨并未切合民眾期望。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自民黨內“非主流派”石破茂能夠擔任首相,直接反映了飽受自民黨“黑金”丑聞影響的日本民眾對政治改革的期待。但一段時間以來,不僅政治改革停滯不前,物價高企等民生問題也未得到妥善解決。
記者近日在超市里看到,雖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米價上漲,但5千克大米目前仍維持在4000日元(約合人民幣200元)左右的高價,且大部分超市仍對購買量進行限制,紛紛貼出告示稱“以家庭為單位,每家每次只能購買一袋”。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日元貶值、物價上漲帶來的經濟壓力正愈演愈烈,這讓普通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和中低收入群體強烈感受到日常生活正在陷入困境,民眾的不滿、焦慮與對變革的渴望定會反映在參議院選舉的選票之中。
其二是外交政策失利消耗市場信心。
早在4月,石破茂就將特朗普政府對日加征關稅稱為日本的“國難事態”,但截至選前,日美間已進行了七輪關稅談判卻仍未產出任何成果(現在出了結果,但政治影響難以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17日報道稱,市場普遍認為特朗普無意在對日汽車關稅上有所讓步,豐田等頭部車企股價低迷勢頭持續,石破內閣既未能出臺亮眼的經濟政策以應對關稅談判不利局面,也未能在談判中展現出應有的政治智慧,令市場和企業倍感焦慮,也對政府的政治外交手段倍感失望。
其三是參政黨等新興保守主義政黨分流選票。
本次參議院選舉中,日本參政黨異軍突起,其議席從2022年的1席猛增至15席,成為日本政壇黑馬。參政黨以“日本人優先”為口號,以社交媒體平臺為宣傳工具吸引大批選民,最終在東京、埼玉等關鍵選舉區取得勝利。
此間分析認為,參政黨等新興政黨客觀上搶占了自民黨等“老牌”保守主義政黨的“生態位”,并以批評精英政治的“革新”姿態吸引年輕選民向既有政黨問責,致自民黨在選舉中陷入慘烈的“替代性失血”并最終失敗。
形勢逼人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選舉結果宣示了日本政壇權力結構與意識形態的演變與重構。《日本經濟新聞》7月22日的社論稱,此次選舉中,不僅作為執政聯盟的自民黨與公明黨議席大幅收縮,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也僅是維持住現有規模,這表明日本政壇延續幾十年的精英化、體系化的傳統政治架構恐已不再受社會信任。
千葉大學教授水島治郎認為,“20世紀那種組織化、團體化的政治結構總體上正在走向終結,自民黨與立憲民主黨在青年心中已不再是‘政壇兩大黨’”,民眾尤其是青年選民正通過支持國民民主黨、參政黨等新興政黨表達其不滿情緒,并借此尋求價值體系更為多元化的新型多黨制政治結構。
在此過程中,“日本人優先”倍受推崇,引發了輿論對民粹主義抬頭的憂慮。此次選舉中,外國人議題首次成為競選議程中的焦點之一,而參政黨高舉“日本人優先”大旗并主張反對“過度接收外國人”、嚴格限制外國人購買土地和不動產、謹慎審查外資企業收購及基礎設施投資等,大幅吸睛并聚攏人氣。《日本經濟新聞》評論稱,(參政黨)利用了民眾對移民和外國人議題的焦慮情緒,其強調保守價值觀與反全球化立場也很突出。
隨著日本社會民粹傾向不斷加劇,反對歧視與排外主義的日本民眾也在積極反制。據報道,7月19日,日本參政黨于在東京塔下的公園舉行選前最后一次街頭演講時,一些普通日本民眾在旁邊舉著“我們反對歧視、我們反對差別待遇”的海報。但是,抗議者們被參政黨支持者嘲諷為“激進分子”“干預選舉”。在19日的集會現場,每當有抗議者被譏諷時,集會中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與大笑”。
有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政壇的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風氣將不可避免地進一步蔓延,未來若其聲浪加大,恐怕日本政府的內外政策也會趨附這一暗流。
日本政治的未來,還屬不屬于石破茂?
21日下午,石破茂在記者會上表示,“選舉結果極其殘酷,(自民黨)受到了民眾的審判”,但同時稱“不會讓國家政治停滯不前”。當時,他列舉出日本面臨的關稅談判、物價飛漲、應對自然災害等一系列挑戰,重申了繼續執政的意愿。
媒體有關石破茂辭職的報道并非空穴來風。面對自民黨內部不斷攀升的不滿和追責情緒,特別是青年議員暗中推進的“罷相”聯署運動,石破茂若選擇離開,其實并不意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