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中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前言
一輛普通的電瓶車,兩個剛上高中的少年,然而當這輛車被私自改裝至時速100公里,當它載著16歲的他們沖向湖南益陽街頭的一堵墻時,所有平靜都被瞬間撕裂。
監控里化為模糊重影的,是兩個鮮活生命的終點,但這場悲劇帶來的喧囂,才剛剛開始:一個痛失愛子的家庭,將追責的矛頭指向了學校,引爆了關于監護責任與社會邊界的巨大爭議。
代步的工具被人改造成了索命的兇器
7月9日的湖南益陽,那是一個普通的中午,直到一聲巨響撕裂了街角的寧靜,監控畫面是冰冷而殘酷的,一輛電瓶車快如閃電,快到拖出重影,它軋上人行道的臺階瞬間失控,像一頭被激怒的野獸,一頭撞向商鋪后墻。
后座的男孩被巨大的慣性甩出,身體以一種常人無法想象的角度撞在墻上,當場身亡,目擊者說,他整個人像被“折疊”了。
駕駛座上的男孩連同那輛闖禍的車一起翻滾在地,他似乎還想掙扎,在地上無助的捂著肚子抽動了幾秒,隨即徹底靜止,急救人員趕到時一切都晚了,兩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幾秒鐘內,化為事故報告里冰冷的文字。
悲劇的源頭指向了那輛極不尋常的電瓶車,它本該是溫順的,按照國家標準,它的最高時速不應超過25公里,它屬于前座男孩的父親,一個常年在外打工的男人。
但青春期的荷爾蒙,總能找到失控的出口,男孩不知何時迷上了速度,私自將父親的車送去改裝,就在事發當天中午,這輛車剛剛完成“升級”。
它被換上了更強勁的馬達,時速被魔改到了驚人的100公里,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它已經脫離了“非機動車”的范疇,變成了一輛不折不扣的摩托“猛獸”。
更致命的是動力的野蠻生長,并未匹配同等級的安全升級,剎車系統還是原來的配置,孱弱的制動根本無法馴服這頭猛獸。
為這輛車提供非法改裝服務的店家,事后很快被警方控制,他或許賺到了一筆改裝費,卻也親手遞出了兩張通往地獄的單程票。
最先被推上審判席的卻是學校
坐上這輛“猛獸”的是那兩個剛上高中的少年,駕駛者是車主的兒子,他一手策劃了這次改裝,也是那個擰動油門的人。
后座的男孩僅僅上車了40秒,他的家人反復強調,他是個品學兼優、性情溫和的好孩子,會在家幫媽媽洗碗,絕不是人們口中的“鬼火少年”。
家人試圖將他與這場事故剝離開來,將他定義為一個純粹的、無辜的受害者,但有些警示似乎早就響起了。
就在事故發生前幾天,學校才剛剛開過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更諷刺的是男孩的祖母前不久才被電瓶車撞傷,整個家庭本該對這種交通工具的危險性有最切身的體會。
可惜所有“本該”都沒能發生,當朋友擰動油門,感受風在耳邊呼嘯的快感時,他選擇了坐上后座,那一刻他們以為抓住了自由,卻不知早已被失控扼住了喉嚨。
如果說事故本身是一場物理悲劇,那么事故后的輿論場,則上演了一出現實荒誕劇。
風暴的中心,是后座男孩的父親,在痛失愛子后,他沒有選擇沉默,而是將矛頭直指學校,他以“事故發生在暑假補課的上學期間”為由,質問學校為何監管不力。
他甚至連發四問:“為何16歲學生能無證駕駛機動車上路?”“為何非法改裝車沒人管?”“為什么改裝后還能上牌?”“為什么沒有相關部門管控?”
追責的手為何指向了最遙遠的地方
這些看似為子鳴冤的追問,卻讓輿論從最初的同情迅速轉向了質疑,人們發現他的每一個問題,最終都指向了別人,唯獨回避了自己——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本該承擔的首要責任。
很快學校的學生站出來為母校辯護,他們說,學校的安全教育幾乎做到了極致:交警會進校宣傳,校門口有老師檢查頭盔,校園內嚴禁騎車。
一個無法24小時跟在學生身后的學校,如何能為學生在校外的個人選擇負責?這成了公眾心中最大的疑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座男孩的父親,他承認車是自己的,承認自己常年在外疏于管教,他的悼念文里,更多的是反思與告誡。
一邊是向外追責,一邊是向內自省,兩個同樣悲痛的家庭,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姿態,也讓監護的責任與邊界,被前所未有地清晰放大。
后座男孩的父親,在網上曬出兒子生前洗碗的照片,試圖證明他的乖巧懂事,這份悲痛是真切的,任何人都無權苛責,但當這份悲痛轉化為追責的行動時,卻顯得有些“舍近求遠”。
他質疑16歲的孩子為何能駕駛“機動車”,卻沒有反思讓這輛車變成“機動車”的,恰恰是孩子的同齡人,他也沒有質問自己的孩子為何會坐上這輛明顯超速的車。
他把責任推給了學校,推給了社會,甚至有網友建議他去告前座孩子的家長,這只追責的手,似乎有意無意地繞過了離悲劇最近、也最該反思的環節——家庭教育與監護本身。
在洶涌的輿論面前,這位父親最終刪除了引發爭議的文案,這場笨拙而執拗的追責,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悲痛之下人性的復雜,巨大的悲傷會讓人失去理性,會讓人本能地尋找一個可以歸罪的外部對象,以減輕自身的負罪感。
墻還在那里,兩個孩子的照片掛在網上,悼詞和爭吵聲混在一起,只是那輛改裝車,再也發動不起來了。
結語
這場悲劇為我們所有人都提了醒,社會責任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不應該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將生命置之事外,也提醒了青少年們,不要覺得什么行為都是好的酷的,好好活在這個世界上才是最酷的事!
大家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前來補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