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件事讓人心頭堵得慌。
兩個正值青春年少的孩子,就因為一輛“改裝電動車”,永遠定格在了十幾歲的年紀。事情過去快半個月了,但網絡上的討論還在持續升溫——尤其是家長開始站出來“維權”后,輿論又炸了。
這起發生在湖南的悲劇,起初只是讓人唏噓。7月9日中午,兩名男生騎著一輛“飆得飛起”的電動車,直直沖上臺階,撞向墻面——一死一重傷,最終兩個孩子都沒能搶救過來。
而令人震驚的是,這輛車剛被“非法改裝”,據說時速能飆到100公里/小時!
100碼啊朋友們!什么概念?你在城市道路上開汽車都不敢這么快,更別說電動車了。車快了也就算了,最關鍵的是——剎車系統根本沒跟上。換句話說,這輛車壓根不具備上路條件,早就是個移動的“定時炸彈”。
家長發聲:“孩子不是鬼火少年”,但網友并不買賬
出事之后,家長的反應可以理解,一邊是痛徹心扉的悼念,一邊是憤怒、質問和追責。
尤其是坐在后座的孩子家長,他們說孩子從小溫順聽話、成績優秀,還特地聲明:“他不是鬼火少年。”還表示,奶奶不久前才被電動車撞過,家里時刻都在提醒孩子注意安全。
但偏偏,就在上學途中短短40秒,悲劇發生了。
從最初的“希望學校給個說法”,到后來的“四大質疑”,網友的耐心也被一點點消磨殆盡。
尤其是家長問:“為什么16歲的孩子能無證駕駛?”、“學校監管去哪兒了?”、“教育局為什么不發聲?”等等問題,把大家都問懵了。
一句話點破盲區:孩子首先是你家的,出了事先問問自己監管到位了嗎?
網友態度轉向:不是所有悲劇都能全怪社會
在剛出事的那幾天,網絡上是一片惋惜和同情,大家都在說“太慘了”、“可惜了”……
可后來隨著家長把矛頭指向學校和教育局,評論區一下子風向大變。
不少人留言說得很直白:
“怨天怨地,怎么就不怨自己?”
“學校要負什么責?你家孩子騎的車都改裝了,難不成老師要追在后面管你騎什么?”
甚至有本校的學生和家長現身說法,表示學校平時的安全教育“講得很清楚”,老師天天強調“不能無證駕駛”,該講的早講了。
但就像有網友說的:
“不聽勸的孩子+不在意的家長+非法改裝的車輛=注定的悲劇。”另一邊,前座家長也發聲了
車是他家的,改裝后速度暴漲,最終釀成大禍。
這位家長接受采訪時說,車是他兒子自己拿去改的,他根本不知道,也不會同意。
但問題是,你家的孩子能隨手把電動車拿出去改裝,還騎著飛奔在校園周邊——你真的一點都沒注意到嗎?
這事里,沒有誰是純粹的“局外人”。家長、孩子、電動車商家,甚至整個社會對“青少年交通安全”的松懈,都是這場悲劇的共同推手。
目前改車的商家已被警方控制,事故還在調查中。
最值得我們反思的,其實是這三點:
一、改裝電動車問題到底管不管?
市面上這類非法改車的店多如牛毛,賺錢賺瘋了。別說小孩,很多成年人也貪圖速度和刺激。但你想過沒有?真出事的時候,一條命值幾個零件的錢嗎?
二、孩子的安全意識從哪來?
別再把“青春期叛逆”當擋箭牌。家長可以不“管死”,但至少得“盯緊”。不是嘴上說幾句“注意安全”就完事,關鍵得知道他們騎的是什么、去哪、和誰在一起。
三、真正的“酷”,不是敢飆車,是敢對生命負責
磨胎、炸街、闖紅燈這些表面上的“帥氣”,一旦出事,代價就是整個人生。能在誘惑面前踩住剎車,才是真正的有擔當。
最后一句話送給所有年輕人:
別讓沖動毀了你整個人生,真正有型的少年,是那種“活得久”的少年。
這堂課太沉重,咱們真的承受不起再來一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