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道 據法國《世界報》網站7月13日刊登記者若爾當·普耶發自天津的報道,題為《在中國的濱海新區:巨型太陽能電站矗立在鹽田之上》,編譯如下:
無論何時,都能看到一隊隊半掛式卡車穿行在天津市郊的一條高速公路上。這條令人驚嘆的公路橫穿長蘆鹽場。自14世紀以來,這片鹽田就被大規模開發利用。
為了建設濱海新區,一些鹽田被填埋了。濱海新區是一個超級城鎮化項目,也被納入了中國的“十一五”規劃。
在高速沿線的一個停車場,卡車司機可以欣賞到夕陽西下時的鹽田。但過去兩年間,一片光伏電池板改變了該景觀:超過200萬塊光伏板覆蓋著1330公頃的鹽田。這座裝機容量1000兆瓦(相當于法國最大光伏電站塞斯塔斯的3倍)的光伏電站,可滿足超百萬戶家庭用電。
這是中國在人口稠密地區附近建設的大規模光伏項目,該電站目前已并網發電。類似的光伏項目也正在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份的沿海灘涂興起。截至今年5月,中國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80吉瓦,而整個歐盟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僅為320吉瓦。
鹽田上的光伏電站在技術上具有特殊性。這里的光伏板高度離地面高達4米,太陽能逆變器能抵抗鹽霧潮濕環境,陽極氧化鋁被用于光伏支架的制造。
在沒有水位和鹽度管理的情況下,新的生態平衡得以形成。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山東河口,2萬公頃的土地兼顧了水產養殖和鹽業。南美對蝦已被引入。在廣東省,羅非魚塘也鋪上了太陽能電池板。
在濱海新區,高速公路另一側鹽田的非光伏區,鹽工們繼續著他們的鹽業生產:每年60萬噸。但他們的時代正在倒計時,因為中國正在大規模轉向礦鹽開采。(編譯/舒夢)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的捕蝦工人在“漁光一體”產業園鹽田蝦養殖區內忙碌著撒網、捕蝦。(新華社資料圖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