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一帶一路”倡議、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7月23日、24日,司法部組織的“‘一帶一路’法治同行”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主題采訪活動在上海舉辦,先后來到徐匯西岸數字谷國際法律服務集聚區、北外灘國際法律服務港、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G60科創走廊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
此次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形式,全方位展現上海在涉外法律服務領域的探索實踐,為“一帶一路”法治建設注入新動能。
首創“全球1小時響應計劃”
為解決涉外法律服務匹配不夠精準、供需有盲區、響應遲滯等問題,徐匯區依托《法律服務機構國際(跨區域)互認協作及建立伙伴關系徐匯協議》(即“MTCC徐匯協議”),啟動涉外法律服務“全球一小時響應計劃”。
宋寧華 攝
有關負責人介紹,用戶通過“掌上公服”小程序AI助手可即刻解析關鍵信息,30秒生成智能表單。系統依托國內外120余個服務網點,結合時區、目的地、專業領域三重維度,數秒內可鎖定最優服務團隊,用戶可在1小時內完成律師對接。后臺端則通過分析全球用戶需求,實時生成“地域法律風險熱力圖”,助力及時預判國際商機與風險。
記者了解到,“全球1小時響應計劃”一大特色就是覆蓋無界,建立“6+2”時區覆蓋機制。“6”指以悉尼、新加坡、巴黎、利馬、紐約、拉各斯六大區域協調中心覆蓋法律服務六大核心時區,“2”指2個以上不同時區團隊重疊在線,確保人工客服全天候保障。涵蓋11類服務場景。服務內容涵蓋知識產權保護、貿易救濟、涉外家事等11大類服務場景的50項專業服務,為中國企業出海快速應對海外訴訟與合規審查、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完成外商投資安全審核等各類需求全程護航。
為了給這套系統建立人才保障,徐匯區成立了“人工智能涉外法治研究實訓中心”,形成產、學、研、用為一體的全鏈條人才培育實踐體系,目前培訓班已覆蓋120余名學員。整合200余家“MTCC徐匯協議”成員單位及合作律所的百余名涉外業務骨干,組建專家顧問團、公益法律服務團。遴選通曉小語種的涉外律師,提供跨語種專業支持,已覆蓋西班牙語、德語等10個小語種。
作為全市首個跨境法律服務AI智能體,“全球1小時響應計劃”依托“MTCC徐匯協議”的全球化協作網絡,開創了跨境法治協作新局面。該計劃以AI技術賦能,通過“掌上公服”小程序實現30秒生成智能表單、1小時對接專業律師的高效響應。據了解,該服務網絡已橫跨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確保“6+2”時區覆蓋,提供24小時無間斷法律服務。同時,該計劃細分知識產權保護、貿易救濟、涉外婚姻等11大類服務場景和50項專業服務,為企業及個人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護航。
張瑾源 攝
沉浸式感受法律服務“上海樣本”
采訪團一行還來到白玉蘭廣場觀景臺,俯瞰北外灘全貌,直觀感受這片法律服務高地的區位優勢與發展活力。隨后,走進廣東華商(上海)律師事務所,該律所執行主任吳波詳細介紹了律所服務“一帶一路”企業、參與涉外法治建設的實踐案例,展現律所作為法律服務的前沿專業力量。
在座談環節,虹口區司法局局長王琳分享了北外灘國際法律服務的港建設成果。從聚焦“一帶一路”法治需求,搭建跨境爭議解決、合規管理等服務平臺,到聯動律所、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形成協同網絡,法律服務港已成為上海涉外法治建設的“示范窗口”,累計為超百家“走出去”企業化解法律風險,助力跨境投資、貿易項目高效落地。
上海仲裁委員會黨委副書記范銘超、市企業法律顧問協會專職副會長熊晨曜,則圍繞臨時仲裁案件推進展開交流。據介紹,針對“一帶一路”商事糾紛特點,上海探索臨時仲裁機制創新,簡化程序、縮短周期,近兩年累計處理跨境仲裁案件超50件,涉及投資、工程、貿易等領域,為企業提供靈活、高效的爭議解決渠道。
虹口區司法局副局長周浩則聚焦跨境破產重組實務,詳細介紹了北外灘在跨境破產協作、資產處置、債務重組等方面的探索。通過建立跨境破產信息共享平臺、聯動國內外破產管理人,已成功協助3家“一帶一路”關聯企業完成跨境重組,挽救企業價值超10億元,為跨境主體破產程序銜接提供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上海光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梓源,從企業服務者視角出發,分享“走出去”聯盟單位的實踐經驗。律所通過組建“一帶一路”專項服務團隊,為企業定制合規體檢、海外投資架構設計、東道國法律風險應對方案,累計服務東南亞、中東等地區項目20余個,幫助企業避免潛在法律損失超3億元,真正讓法治成為營商環境的“硬支撐”。
卓富德咨詢集團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周嫣,以及上海市虹口北外灘多元商事調解中心理事長郭文利,分別從商事調解機構、行業組織角度,闡釋調解在涉外法治中的獨特價值。數據顯示,北外灘多元商事調解中心年均處理跨境糾紛超80件,調解成功率超60%,通過“柔性解紛”降低企業維權成本,為“一帶一路”商事關系修復、合作延續提供“中國方案”。
此次主題采訪活動,不僅展現了上海在“一帶一路”法治建設中的創新實踐,更傳遞出上海以法治賦能營商環境、護航開放發展的堅定決心。未來,上海將持續深化涉外法治服務生態建設,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具韌性、更具活力的法治保障,讓“法治同行”成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鮮明底色。
來源 | 新民晚報
作者 | 記者 宋寧華 實習生 張瑾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