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野性,敬畏生命,也敬畏自然本身的復雜與不可控
近日,39歲千萬富翁CEO在南非野生動物保護區被大象踩踏身亡的消息,再度引發公眾對人與野生動物關系的關注。
據報道,7月22日上午8點,岡瓦納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弗朗索瓦?克里斯蒂安?康拉迪在試圖引導象群離開游客住所時,被一頭重達6噸的公象襲擊并踩踏致死。據員工描述,康拉迪對大象和大自然懷有深厚的熱情,經常外出拍攝大象,被稱為“熱愛自然的企業家”。
目擊者稱,這場持續30秒的襲擊過后,現場僅剩血跡斑斑的破碎衣物和深陷泥土中的殘缺遺體,附近的護林員盡管竭盡全力,卻無力挽救他。
↑圖據大象新聞視頻截圖
這起悲劇讓人感到錯愕和遺憾。一位熱愛自然、長期與動物共處的專業人士,不應該以如此殘酷的方式死于大象腳下。但這樣的現實也再一次證明,野生動物是不可預測的,即使你有經驗、懷著崇高的動機,也不意味著你的所有行為,都能被它們正確“理解”。“敬畏自然,安全第一”才是人與野生動物相處的底線。
其實,大象襲擊人類的事件在全球并不罕見。據聯合國及多個國際保護組織的數據,非洲每年發生數百起人象沖突事件,造成了相當數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尤其是在公象的發情期階段,體內睪酮水平急劇上升,行為會變得高度激動、警覺甚至具有攻擊性。若同時面臨棲息地壓縮、食物資源短缺或曾經與人類發生負面接觸的經歷,大象的應激水平可能進一步升高,行為也更難預測。
目前,大象襲擊康拉迪的真實原因尚不確定,但有理由相信,大象的攻擊行為大概率是出于本能反應??道系目拷蛞龑幼鳎蛟S在它眼中構成了一種壓力或挑釁,觸發了防御性的激烈反應。
這起意外事件,放在暑期出境生態游火爆的當下,更具有現實警示作用。生態旅游,原本是對人類過去傷害和破壞自然的反省,也是一種推動公眾親近自然、理解生態、參與保護的良性機制。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對自然始終懷有敬畏之心。
敬畏野性,敬畏生命,也敬畏自然本身的復雜與不可控。若誤以為走得更近、互動更多,就代表對自然的熱愛,恰恰說明還沒有真正理解“自然”。
當我們為非洲大草原上“萬類競自由”的盛景所傾倒,也不要將野生動物視為“活的風景”或“背景板”,而應認識到大自然的無常和無情。要選擇專業、有資質的旅行機構,選擇成熟野探路線,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極致體驗”而以身犯險;務必遵守所有安全距離規定,不投喂、不打擾、不追拍,更不要有“獅群在附近,下車拍張照”那樣的臨時起意。真正的自然體驗,不是把自己放進動物的畫面里,而是學會以敬畏的姿態去觀察和理解。
康拉迪的死亡令人惋惜,但更值得我們所有人警醒:自然不缺風景,缺的是人類的克制與自省。人與動物的和平共處,不是出于勇氣或經驗,而是出于對自然萬物的正確理解。這也是生態文明時代,必須要重新學習的一課。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周威(江蘇省動物學會理事)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