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全球首個且唯一一個可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的創新藥物替爾泊肽正式在中國獲批。四川省醫師協會睡眠分會副會長、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睡眠中心負責人李凱教授表示,近期來咨詢OSA新治療手段的患者顯著增加。侯先生受夜間打鼾困擾多年,且同時存在體重管理問題,就診后發現患有OSA,經醫生診斷和處方后,今日他也成為該創新藥在中國獲批后的首批獲益患者之一。
四川省醫師協會睡眠分會副會長、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睡眠中心負責人 李凱教授
OSA是一種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疾病,其核心病理機制是睡眠期間上氣道完全或部分塌陷,伴有血氧飽和度下降和/或微覺醒。根據睡眠期間每小時呼吸暫停或低通氣事件發生次數(AHI),分為輕度(≥5次)、中度(≥15次)、重度(≥30次)。
“OSA患者每次呼吸暫停的時間可長達10秒以上,并且伴隨有氧飽和度下降超4%,這意味著患者在整晚睡眠中不斷發生缺氧和片段化睡眠中斷。時間久了,因為反復夜間間斷性缺氧,會對全身各個器官造成損傷。”李凱教授表示,“OSA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晚上打呼嚕,但OSA和普通的打鼾是不一樣的,我們叫夜晚瘋狂、白天迷茫、全身受傷,它會給個人身體健康,甚至家庭、社交、工作等各方面造成危害。”
OSA與單純打鼾不同,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不僅會增加其它健康風險,比如高血壓、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肥胖、焦慮、抑郁等多種疾病,還會導致內分泌紊亂,甚至還會降低人的學習能力、專注能力、工作效率,增加交通事故等社會風險。
患者侯先生表示,其夜間打鼾問題已持續十余年,家人曾多次觀察到他夜間有呼吸暫停、憋氣等情況。此外,侯先生還面臨長期體重管理困難的問題。在朋友建議下,他前往門診檢查,經醫生檢測評估后,認為其符合OSA診斷標準。
藥劑師正在為患者侯先生詳細介紹創新藥物替爾泊肽的用藥細節
我國OSA患病人數高達1.76億,居全球首位。整體患病率達23.6%,即約5名成人中就有1名OSA患者。其中,41%的中重度OSA患者合并肥胖。據統計,人體體重每增加10%,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增加32%,中度至重度OSA發生風險增加6倍。
“OSA導致的缺氧使全身器官容易發生缺氧和氧化應激損傷,使身體長期處在持續炎癥狀態,加重感染、過敏等病癥。另外,OSA也被認為是導致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一系列慢性病的源頭性疾病。它也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使得病人進入到呼吸暫停、肥胖、再呼吸暫停加重的惡性循環,患者減重往往非常困難。”李凱教授對此解釋。
據悉,過去OSA多應用器械治療,而替爾泊肽是在OSA治療領域首個處方藥,不僅可以有效緩解OSA癥狀,還能夠實現體重管理。李凱教授表示,這是一種巨大的突破,為像侯先生這樣苦睡眠久矣的OSA患者提供了針對病因、個性化的治療選擇。
然而,受限于疾病認知和醫療資源覆蓋,目前大眾對OSA的認知還普遍停留在“打鼾”這一表層癥狀,診療率僅1%,中重度患者就診率僅1/3。
李凱教授提醒廣大老百姓,將OSA防治關口前移,做好早篩、早診、早治非常重要,“現在越來越多的病人意識到自己可能存在OSA問題,這時候應當盡快到醫院睡眠醫學專科或內分泌相關專科就診,積極干預。過去一直缺乏專門用于OSA治療的藥物手段,相信新藥替爾泊肽將為OSA患者,尤其是伴有肥胖的患者帶來福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