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午后,北京街頭像被扔進了火爐,空氣灼熱得讓人窒息。68 歲的張大爺是位退休電工,一輩子養成了清晨遛彎、午后買菜的習慣,日子雖不富裕卻過得自在舒心。他總念叨:“我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體檢報告也沒啥大問題,身子骨硬朗著呢。”
那天格外悶熱,柏油路都像要化了似的。張大爺照舊步行去菜市場,買了些青菜、豆腐,汗水順著額頭往下淌,鉆進脖頸里黏糊糊的。他沒帶水,想著趕緊買完回家喝,可剛拎起菜袋,腦袋突然 “嗡” 的一聲,眼前的世界瞬間天旋地轉。手里的菜袋 “啪” 地掉在地上,他像被無形的手猛拽一把,重重跪倒在地。意識模糊間,眼前閃過一片黑影,再醒來時,已躺在醫院病房里 —— 醫生紅著眼眶告訴他:“張大爺,您突發急性腦梗,幸虧家屬發現及時送醫,再晚點就危險了。”
張大爺懵了,他想不通:“我平時身體不差,為啥偏偏中招?”
這一刻,他的家人、親友,連朋友圈里不少人都炸開了鍋:“怎么可能?他一直很健康啊!” 可事實是,類似的病例,這個夏天,急診室里每天都能見到,且一天比一天多,炎熱的天氣似乎成了這類急癥的催化劑。
【腦梗:不是“老年病”,而是“累積病”】
很多人以為腦梗(腦梗死、腦卒中、缺血性中風)只是老年人的“專利”,其實醫學界早就警告——**“腦梗年輕化”**早已不是新聞。
- 2022年《柳葉刀·神經病學》發布數據顯示,中國40歲以下腦梗發病率10年增長近40%,甚至20多歲的急診病人屢見不鮮。
- 不是只有高血壓、高血脂才會得腦梗,誘因極其復雜,氣溫升高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在張大爺的病例背后,有太多“看似健康”的普通人突然倒下。有工地的年輕小伙兒,有寫字樓的白領,有推著嬰兒車的寶媽,有每天鍛煉的退休大爺。唯一的共同點是——對熱天的警惕性太低!
【熱天“殺手”:四大高危時刻,往往不聲不響】
一、脫水——沉默的“血管殺手”
“我沒感覺渴,為什么還會脫水?”
醫學研究早已證實,等你覺得口渴,身體已經進入輕度脫水狀態。而脫水,正是腦梗高發的罪魁禍首之一。
- 脫水時,血液變稠,流速變慢,本來有點小斑塊的血管,這時極容易堵塞;
- 尤其是中老年人,渴覺反應遲鈍,等到覺得渴時,腦供血可能已大幅下降。
張大爺正是因為買菜途中汗流浹背沒補水,回家時腦供血急劇下降,觸發了“腦梗開關”。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補水1500-2000ml,分段小口喝,而不是等渴了再灌。
二、高溫——“慢性中暑”下的腦血管危機
“我沒出門,怎么會中招?”
別以為躲在空調房里就安全。醫學界發現:
- 室內溫度過高、濕度大,散熱困難,血液同樣濃縮,風險更大;
- 密閉空間空氣流通差,體內熱量散不出去,同樣會誘發腦供血下降;
- “貪涼”不等于安全,空調溫度過低、直吹頭部,更容易誘發血管劇烈收縮,導致血流異常波動。
《美國心臟學會雜志》2021年報告顯示,炎熱季節腦卒中急診率比冬季高18%,但中暑典型癥狀(如發熱、大汗)反而不明顯,容易被忽視。
三、飲食誤區——“清淡飲食”到底清淡了嗎?
不少人自以為“吃得很清淡”,可其實是在給血管添堵。
- 很多人用白粥、饅頭、面條當主食,確實油少鹽少,但升糖速度快,導致胰島素激增,血管短時收縮
- “清淡飲食”真正的含義,是低脂、低糖、結構均衡、鉀鎂豐富、蔬菜足量,而非只是主食單一;
- 夏天胃腸蠕動變慢,暴食或饑餓都易引發血管波動,誘發腦梗。
權威調查數據顯示,“三高”飲食結構與腦梗風險強相關。合理膳食,才是根本。
四、忽視體檢和小信號——以為“熬一熬”就過去了
“頭有點暈、脖子有點僵、突然乏力,這會兒歇會兒就好吧?” 可很多腦梗患者,癥狀前半小時只有輕微不適。家屬常常追悔莫及:“早知道送醫院,怎么會……”
腦梗往往沒有明顯征兆。心電圖、腦血流檢查、血脂血糖常規體檢,能幫你 “提前踩剎車”。而 “熬一熬” 這種想法,最容易錯過搶救黃金時間。
張大爺住院后的幾天,是人生最灰暗的時光。起初滿是恐懼和不解:“為什么偏偏是我?” 每天醒來,半邊身體麻木、說話不利索,痛苦萬分。
慢慢他開始反思:是不是太自信?是不是忽略了信號?是不是體檢也不能說明一切?兒子守在床前,偷偷在走廊抹淚,家人也反思:“以后一定要多注意老人補水。”
經過積極康復,張大爺能慢慢走路了,雖有后遺癥,卻常和病友說:“怪自己,身體給過信號沒當回事。以后誰再說‘不渴不用喝水’,我第一個反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