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蒼山疊翠,洱海流云,大理的山水間正書寫著一場傳統與創新的對話。從白族院落里的裊裊茶香到洱海畔的日出咖啡,從非遺工坊的指尖藝術到康養旅居的詩意棲居,民宿不僅是一扇窗,更是一座橋——連接著千年古城的文化肌理與現代旅游的澎湃活力。
近年來,大理市用制度創新破解發展之困,以監管升級守護市場清流,從“多材料、多環節、多處跑”到“一站式服務”的效能躍升,從“野蠻生長”到“星級護航”的品質進階,從數字賦能到“民宿+”多元業態的智慧蝶變,探索著規范與活力共生的密碼。
大理融媒開設【“宿”造大理】專欄,帶你走進蒼洱大地上的民宿革新現場,看“建得好”的服務如何讓詩意落地,觀“管得住”的智慧怎樣守護詩與遠方,探“放得活”的創意何以點亮文旅星辰,一同解碼民宿經濟的“大理樣本”,見證民宿蝶變啟新程。今日推出《鳳陽邑流量變“留量”,藝術扎根結出“金果子”》。
清晨,鳳陽邑在清脆的馬鈴聲中被喚醒。荒堂美術館里開始迎來參觀的客人,在這里“人人都是藝術家”;扎染作坊里,那抹清新美麗的大理藍迎風輕輕搖擺;陶藝工作室里,轉盤輕響,逐漸成型的陶坯譜寫獨特的泥與火之歌……
在鳳陽邑,自然與藝術并存,淳樸與浪漫共生。這個因茶馬古道而興,因影視劇《去有風的地方》而熱的村落,如今翻開了藝術旅居的新篇章。
鄉愁有根可尋
在修復中守護創作土壤
走進鳳陽邑,一方方煥新的老院子見證了鳳陽邑從“空心村”到“藝術棲居地”的新生。
昔日荒草叢生的老馬店被改造成陳倉號茶院,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荒置的土庫房成了荒堂美術館,除了炊煙裊裊,這里還有藝術沙龍的奇思妙想。
但鳳陽邑的建設絕不是“推倒重來”,而是讓村落重生。
太和街道劉官廠黨總支副書記 周虎彥
鳳陽邑秉持“有舊保舊,修舊如舊”原則,充分尊重古村落原始風貌,對茶馬古道進行修復保護,馬店、土庫房、老石橋、老照壁等都按原貌修復,充分保留場所記憶。
同時,鳳陽邑還以“示范村”建設為契機,先后投入3500余萬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文旅產業開發、人居環境建設整治等項目,不斷完善了村落文化功能,增強了承載能力。
保留了原始風貌的老院、古道吸引了大批古建愛好者和藝術人才前來采風、旅居。老村落的肌理成了最生動的創作素材——鳳陽邑的“舊”,從不是束縛,而是鄉愁留存的根脈,藝術生長的養分。
流量變“留量”
藝術扎根結出“金果子”
唐偉群來自湖南,2015年,她來到鳳陽邑,這個深藏于茶馬古道沿線的白族古村落打動了她。于是她租下一個院子,留在了這里。
“我住下來之后,開始學習扎染技藝,漸漸做了一些東西出來。我們院子里空間大,就陳列做的東西,慢慢地有人來看,也有人購買,開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p>
10年里,唐偉群見證了鳳陽邑的發展。“我經歷了從《去有風的地方》拍攝到播出的整個過程,也見證了鳳陽邑的變化,從一開始零散的游客,到游客越來越多,鳳陽邑的變化特別大,這條街上的鄰居變化也特別大。”
目前,村內已有咖啡、茶室、餐廳、民宿、文創工作室等40多家固定經營戶,110多個經營文創手工、餐飲小食的臨時攤位,旅居和文旅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就業創業300余人,2024年直接帶動村民增收31萬元,村集體收入75萬元。
鳳陽邑村民 楊丹
這兩年村里的發展越來越好,我回到村里就業,沒有那么大壓力,現在做扎染也讓我開心。我想好好學習一門技藝,嘗試創業,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
鳳陽邑以“農戶+村集體+企業”的模式,讓閑置老宅變成文創工作室,空置宅基地長出咖啡館,走出了一條“農房有價值、村民有收入、集體有創收、企業有發展”的鄉村產業振興之路。
藝術的種子扎根鳳陽邑,不僅開出了文藝創作的繁花,更結出了鄉村振興的“金果子”。
打造“藝術家第二居所”
在大理愛上生活
鳳陽邑有許多像唐偉群這樣的“老熟人”,也在不斷迎來“新朋友”。
今年初,王小華從上海的一家國企辭職到鳳陽邑,決心要在這里干一件“大事”。
大理喜山文旅負責人 王小華
我被鳳陽邑的風貌、人文歷史、風土人情所打動,選擇留在這里,參與鳳陽邑“藝術家第二居所”項目建設,希望自己能夠在這里沉淀下來,慢下來,愛上這里。
王小華租下了有風小院對面的院子,他要把這里打造成一間24小時的藝術展廳?!霸诤芏嗳搜劾?,鳳陽邑是一個商業價值很高的地方,有風小院每天都會有很多游客拍照打卡,也有些很多人跟我說,這個院子應該拿來做生意。但我想純粹一點,打造一個公共的休憩空間,也給云南優秀的青年藝術家提供一個作品展覽的平臺?!?/p>
“我喜歡傍晚來鳳陽邑,攤主收拾東西準備回家,路上有情侶相伴同行,這些場景讓我感受到溫暖和人情味。”在鳳陽邑駐扎的過程中,王小華的生活悄然改變?!盎仡^看過去的生活,我一直沒有停下,一直在做選擇,從來沒有認真愛過一個地方,為一個地方付出。來到鳳陽邑后,這里的人們讓我有決心、有想法、有沖動,留下來。”
除了展陳空間,王小華還計劃在鳳陽邑打造創作空間、藝術駐留等配套設施,滿足駐留藝術家從食、住、行到工作、采風、展演與研討交流等方面的需求,打造良好的“藝術生態”,讓更多的藝術家愿意在這里停下來。
太和街道劉官廠黨總支副書記 周虎彥
鳳陽邑吸引了100多位茶藝、陶藝、影視、書畫等外來文化藝術人員旅居創業,有10余名藝術家長期入駐。通過這些具有聲望和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從業者,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如今,鳳陽邑早已撕掉了“網紅打卡地”的標簽,成了能安放創作與生活,讓“藝術棲居”的“第二故鄉”。
記者:韓玉婷 羅秋爽
編輯:陳琳玲
值周:張輝 胡亞玲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護管理條例)
第二章??保護管理職責
第十五條??大理市、洱源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洱海保護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職責:(一)組織、協調、督促所屬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履行洱海保護管理職責;(二)實施洱海保護治理方案和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制定具體保護措施,落實目標責任;(三)落實促進洱海流域產業轉型、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四)實施洱海流域水資源調度;(五)組織建設和維護洱海保護治理設施;(六)制定入湖河道污染治理方案,負責河道截污、治污、清淤、保潔等保護治理工作;(七)制定并實施入湖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八)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置制度和農村垃圾、污水、固體廢棄物收集處置系統;(九)組織實施洱海流域的生態修復工作,建設、保護和管理生態濕地、生態林地;(十)法律法規和自治州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洱海保護管理范圍內其他具有管理職能的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洱海保護管理的相關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