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
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35℃以上、
局部40℃以上的高溫天氣
而當前,各類雜糧作物生長到了關鍵期
(如花莢期或拔節期至抽穗期,灌漿期)
如何做好干旱高溫疊加影響的田間管理工作?
指導意見如下
谷子
谷子拔節孕穗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階段,此時遭遇高溫干旱會導致穗分化受阻、花粉發育不良,不育小花增加,分枝數減少,穗粒數下降,穗長縮短20%以上,節間伸長受抑,株高降低20%,葉溫升高3~5℃,光合速率下降40%~60%,內源激素失衡。
1.科學灌溉,緩解旱情:谷子拔節期至抽穗期(需水臨界期)進行1~2次保墑灌溉,采用滴灌、噴灌或小畦慢灌,避免大水漫灌。選擇清晨或傍晚低溫時段,減少水分蒸發。防止出現“卡脖旱”。對嚴重缺水地塊,可葉面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1%尿素混合液,補充水分和養分,增強植株抗逆性。
2.覆蓋保墑,減少蒸發:對行距較寬地塊,可緊急鋪設舊地膜或生物降解膜,保墑同時抑制雜草生長。
3.追肥管理,促弱轉壯:結合灌溉,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促進根系下扎和葉片功能恢復。也可葉面噴施蕓苔素內酯、磷酸二氫鉀(或二者混噴),每7~10天一次,增強植株抗旱能力。
注意事項:避免過量施肥,高溫干旱下根系吸收能力弱,過量施肥易造成燒根。
4.病蟲害綠色防控:高溫干旱易誘發蚜蟲、紅蜘蛛、谷瘟病等,采用黃藍板誘殺、性信息素誘捕等物理防治方法。若蟲害嚴重,選擇低毒高效藥劑(如吡蟲啉、阿維菌素),清晨或傍晚噴霧,避免高溫時段施藥。
5.田間管理調整:中耕松土:灌溉后及時淺耕破板結,增強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發育。對密度過大地塊,拔除弱苗、病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6.災后恢復:輕度受害田,及時補灌+葉面追肥,或噴施復硝酚鈉(6mg/L)
重度受害田:改種短生育期谷子品種,或綠豆或綠肥作物培肥地力。
高粱
高粱拔節孕穗期是決定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遭遇高溫干旱將嚴重影響幼穗分化、花粉發育和后續抽穗結實。高溫干旱的影響:株高增長停滯,節間伸長受抑制,幼穗分化進程延緩,穗粒數減少,花粉活力下降,授粉受精受阻,穎花退化增多,穗部禿尖現象加重;光合效率降低,干物質積累減少,植株早衰,抗逆性下降。需采取以下綜合技術措施:
1.水分調控:幼穗分化期遇旱及時灌溉攻穗水;孕穗期補充灌溉保花水(每畝30~40m3);采用隔溝交替灌溉方式,滴灌、微噴等高效節水設施應用
2.養分管理:追施穗肥,增加鉀肥比例;葉面補肥:0.3%磷酸二氫鉀+0.1%硼酸溶液,5%氨基酸水溶肥(間隔7~10天噴施2次)
3.田間綜合調控:中耕保墑:雨后及時淺中耕(深度5~8cm),或行間覆蓋秸稈(厚度8~10cm)
4.化學調控:噴施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50~80ppm),施用0.01%蕓苔素內酯(1500倍液)
5.病蟲害綜合防控:蚜蟲、高粱螟、葉斑病,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15ml/畝) 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ml/畝)43%戊唑醇懸浮劑(15ml/畝)
6.災后恢復技術:輕度受害田塊:及時補灌+葉面追肥,噴施5%萘乙酸水劑(10~20ppm);重度受害田塊:改種短生育期作物(如綠豆)。
注意事項:避免中午高溫時段田間作業,灌溉水溫不宜過低(與氣溫差<10℃),農藥使用嚴格遵循安全間隔期。
綠豆
綠豆花莢期(開花至結莢階段)遭受高溫干旱:氣溫>35℃時,花粉失活,授粉率降低;干旱導致植株水分失衡,激素(如脫落酸)積累,引發落花落莢;高溫干旱導致光合作用減弱,籽粒灌漿不足,形成癟莢。害蟲繁殖加快等。
1.保花保莢:花莢期是綠豆需水臨界期,遇到干旱需及時補水。優先采用滴灌或溝灌,避免大水漫灌(易引發爛根)。無灌溉條件時,人工穴灌。選擇清晨或傍晚,避免中午高溫蒸發。也可行間覆蓋秸稈或地膜(銀黑雙色膜可降溫保濕),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2.營養調控: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0.1%硼肥(促進花粉萌發),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次。添加5%黃腐酸或海藻素,緩解高溫脅迫。也可結合灌溉,每畝追施5~8kg硫酸鉀,避免單施氮肥(易徒長)。
3.輔助授粉:早晨8~10點,輕搖植株或人工掃粉,提高授粉率。
4.病蟲害防控:重點防治紅蜘蛛、蚜蟲、豆莢螟。可用聯苯肼酯(43%懸浮劑)2000倍液防治紅蜘蛛,吡蟲啉或啶蟲脒噴霧防治蚜蟲;清晨或傍晚重點噴灑花莢部位,5%甲維鹽微乳劑20~30ml或20%氯蟲苯甲酰胺10~15ml噴霧防豆莢螟。
注意事項:避開高溫時段施藥,防止藥害。
5.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噴施5~10mg/L的萘乙酸(NAA)或蕓苔素內酯(BR),減少花莢脫落。
6.災后補救措施:若旱情導致絕收,可改種短生育期綠豆品種。
注意事項:避免在中午高溫時段進行田間作業(如噴藥、灌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做好抗旱準備。
抗旱防澇兩手準備:隨著汛期臨近,要預防旱澇急轉,提前清理田間排水溝渠,確保排水通暢,做好抗旱防汛兩手準備。
關注高溫干旱的同時,也要預防可能出現的強降雨天氣帶來的洪澇災害,提前做好應對措施,保障各類雜糧正常生長。
編輯|李紫來審核|邵曉蕾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