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聊到《水滸傳》里死得最憋屈的好漢,玉麒麟盧俊義絕對排得上號。他武功蓋世,棍棒天下無雙,穩坐梁山第二把交椅,結局卻比竇娥還冤,被老大宋江當槍使完再滅口!這事兒得從梁山泊前任老大晁蓋的死說起。
晁蓋本是梁山奠基人,人稱“托塔天王”,義氣深重。可自從宋江帶著花榮、李逵等一大幫兄弟上山,局面就微妙了。
新來的好漢多數沖著宋江“及時雨”的名號,晁蓋這老大當得越來越沒分量。梁山無形中分成了“晁蓋派”和“宋江派”。
就在這節骨眼上,曾頭市搶了梁山要獻給宋江的寶馬“照夜玉獅子”,還放話要活捉晁蓋宋江!晁蓋為立威壓住宋江風頭,執意親征。
結果出大事了,夜戰中一支毒箭直射晁蓋面門,箭桿上刻著“史文恭”三字!晁蓋毒發彌留之際,咬牙留下遺言:“誰捉住射死我的……誰做梁山泊主!”說完便咽了氣。
梁山的天塌了。可悲痛之余,所有人都盯著那把空出來的交椅:史文恭真是兇手嗎?老大位子到底歸誰?
遺言變毒餌
晁蓋剛死,宋江立刻跳出來賭咒發誓要報仇,梁山上下群情激憤。但只要細琢磨原著,疑點就藏不住了。
史文恭當晚根本不在晁蓋中箭的方向,人在別處打仗呢!史文恭是頂尖高手,馬戰大開大合,放冷箭這種下作手段絕非他的風格;箭上刻名字?簡直像兇手作案還留名片,生怕別人不知道!
更蹊蹺的是,史文恭被抓后對“射死晁蓋”的罪名異常沉默,書中再沒追查這箭的真假。真正的兇手,恐怕就藏在當晚混戰的梁山隊伍里,用刻名毒箭完美嫁禍,自己隱身幕后。
宋江呢?他表面悲痛,轉手就拋出晁蓋遺言當“金鉤”:誰活捉史文恭,誰就當老大!這招一石二鳥:既把復仇怒火引向史文恭,又避開自己立刻上位的吃相難看。
可派誰去抓史文恭最“安全”?宋江心里門兒清:絕不能是晁蓋舊部(比如林沖)。最佳人選正是盧俊義!這位河北首富被宋江、吳用設計得家破人亡,硬逼上梁山。
雖坐第二把交椅,卻是沒親信、沒根基的“空降兵”,對宋江又恨又怕。讓他立功最“保險”,功勞再大也威脅不到宋江。
于是宋江力推盧俊義出馬。盧俊義剛上山急需證明自己,加上“可能當老大”的誘惑,咬牙接下了任務。他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踩進宋江的陷阱,從工具變成祭品。
宋江的“一喜一惱”藏殺機
梁山大軍攻破曾頭市,史文恭騎著寶馬照夜玉獅子拼命逃竄,卻在小路撞上埋伏的盧俊義。盧俊義一刀砍中史文恭大腿,輕松將其生擒。可當他押著俘虜凱旋時,宋江臉上瞬間閃過“一喜一惱”的表情,這四個字,徹底撕開了宋江的偽裝。
“喜”從何來?那匹照夜玉獅子原本是段景住獻給宋江的“投名狀”,被曾頭市搶走時還放話要活捉宋江。如今寶馬失而復得,宋江自然心花怒放。
“惱”為何故?晁蓋的遺言“誰捉史文恭誰當老大”像一把刀懸在宋江頭上。盧俊義立下大功,宋江的權位眼看要丟!他嘴上夸盧俊義“威震天下”,心里卻恨得咬牙:自己武功平平,若真讓位,多年經營全得泡湯。
更諷刺的是,史文恭被擒的疑點早被看穿:史文恭擅長硬碰硬的馬戰,放冷箭這種下作手段絕非他的風格;箭上刻名字如同“自首”,明擺著是栽贓;史文恭被抓后始終沉默,從未承認射殺晁蓋。
盧俊義親手替宋江背了黑鍋,卻渾然不知自己成了權力游戲的祭品。
讓位大戲
忠義堂上,宋江當眾宣布要按晁蓋遺命讓位給盧俊義。盧俊義卻撲通跪地,連呼“寧死不敢受”。這絕非客套,而是他看清了三個致命現實。
他在梁山毫無根基。除了燕青,連個親信都沒有。李逵當場拔斧怒吼:“哥哥若再讓位,俺砍了這鳥椅!”眾人齊聲附和,刀光劍影間殺機四伏。
宋江的“讓”實為“逼”。吳用假意調和:“不如分兵打東平、東昌二府,先破城者為尊。”明擺著把盧俊義調離核心戰場,孤立無援。宋江撥給盧俊義的“精銳”中,關勝、呼延灼等猛將全是宋江嫡系,連軍師公孫勝都暗藏制衡他的手段。
晁蓋舊部早已心寒。林沖冷眼旁觀,阮小二痛斥:“哥哥忘了天王血仇嗎?”但宋江亮出晁蓋斷箭,高喊“遵遺命行事”,瞬間堵住所有質疑。
盧俊義的拒絕實則保命。若真上位,他必成第二個晁蓋,空有虛名,死路一條。而隨后的東昌府之戰更暴露他的困境:面對敵將張清,盧俊義故意“擺爛”,只派二流將領出戰。
燕青看不過眼,一箭射中張清戰馬示威,實則是向宋江表態:我們不是打不過,只是不想爭。
一杯毒酒終結“工具人”的悲劇
招安后,盧俊義為朝廷南征北戰:征遼時獨戰四員遼將,殺敵潰逃;平方臘時槍挑方垕、活捉賀從龍,戰功赫赫。但功高震主,終引殺身之禍。
為向朝廷表忠心,宋江默許高俅在御酒中投水銀,毒殺盧俊義。盧俊義返任途中腰腎劇痛,乘船時“失足”落水,七竅流血而亡。
至死未悟的遺憾。仆從燕青早看透險惡,勸他“功成身退”,盧俊義卻執念“封妻蔭子”,最終在劇痛中悔嘆:“若聽燕青言,何至今日!”
玉麒麟的冤,是梁山最黑的底色
盧俊義的一生,是宋江權術的完美注腳。
從被逼上山、擒史文恭背鍋,到招安后兔死狗烹,他始終是宋江掃清障礙的棋子;明知宋江虛偽,卻為“忠義”虛名賠上性命;武可安邦,富可敵國,卻終敵不過宋江的底線之低,為權位可殺兄弟,為招安可獻人頭。
當泗州淮河的波濤吞沒那具中毒之軀,梁山的“替天行道”徹底淪為笑話。
害死晁蓋的真兇逍遙法外,擒兇的功臣反被滅口,這“最冤”二字,寫盡了水滸江湖的吃人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