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晁蓋還是宋江,口頭上與其他好漢稱兄道弟,但骨子里還是認為自己是梁山之主,梁山就是他自己說得算的私營企業。
晁蓋確實慷慨豪邁,火并王倫后“便教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綱金珠寶貝,并自家莊上過活的金銀財帛,就當廳賞賜眾小頭目并眾多小嘍啰。”
晁蓋此舉難免有慷他人之慨的嫌疑,估計吳用和劉唐在旁邊會直翻白眼:十萬貫財寶,白勝拿走了一點,阮氏三雄分走了應得的那部分,剩下的是我們大家的,怎么都被你送了人情?
白勝是打輔助的,分一點點就不少了,剩下的九萬多貫,即使讓晁蓋拿大頭,也就拿三四萬,剩下吳用、公孫勝、劉唐每人也該分得一萬貫,“萬貫家財”,在當時已經算得上是富家翁了,換成銅錢能買好多頂官帽——蔡京賣官明碼實價童叟無欺: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吳用可能早就盤算好他那筆贓款如何花銷了。
晁蓋未征求其他人意見,就把別人應得的份額送了出去,吳用難免有些失落,這可能也是吳用后來背棄晁蓋而依附宋江的誘因之一。
晁蓋確實是把梁山當成了私產,所以臨終前留下遺言,如果把梁山當成小朝廷,那番話就是“先主遺詔”了:“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p>
宋江當然沒把晁蓋遺言當回事,晁蓋的“好兄弟”吳用和林沖,在晁蓋尸骨未寒之際,就直接把宋江推上了頭把交椅:“林沖與吳用,公孫勝并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諸人拱聽號令。次日清晨,香花燈燭,林沖為首,與眾等請出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
吳用林沖“極力勸進”,宋江半推半就,這場戲份做足,宋江在頭把交椅上就再也沒下來過,生擒史文恭的盧俊義根本就不敢往上坐,甚至被“讓位”的宋江嚇趴了:“盧俊義恭謙拜于地下,說道:‘兄長枉自多談。盧某寧死,實難從命?!?/p>
盧俊義說寧死也不坐頭把交椅,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坐上去必死無疑,就連吳用和林沖也知道,宋江早就已經把梁山視為私有財產,頭把交椅視為自己專屬之物了。
吳用是梁山第一智囊,雖然他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但察言觀色鑼鼓聽音的本事還是一流的,林沖被金圣嘆評為梁山第一毒人,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都使人怕,自然也早就發現了宋江的野心。
吳用和林沖把宋江推上頭把交椅,不是背叛晁蓋,而是表態自保,因為晁蓋沒死的時候,宋江帶隊打青州并生擒雙鞭呼延灼之后,那番話就已經暴露了他取代宋江的野心,那時候他就已經把頭把交椅視為囊中之物了:“倘蒙將軍不棄山寨微賤,宋江情愿讓位與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strong>
看到這里,讀者諸君可能就要問一句了:宋江要讓給呼延灼的,是梁山頭把交椅,還是“常務副寨主”之位?
三山聚義打青州的時候,晁蓋當然還沒有死,按理說呼延灼投降后該坐在哪里,也不應該由宋江說了算,如果宋江表示“讓位”的只是第二把交椅,那還真有點拿不出手、誠意也不足。
宋江同樣的話,在生擒大刀關勝前又說了一遍,那時候晁蓋已經死了,但史文恭還沒有被捉,宋江還只是代理寨主,頭把交椅還沒有正式屬于他,但宋江才不管那一套,他鳴金收兵,召回雙戰關勝已經占了上風的秦明和林沖:“賢弟,我等忠義自守,以強欺弱,非所愿也。縱使陣上捉他,此人不伏,亦乃惹人恥笑。吾看關勝英勇之將,世本忠臣,乃祖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讓位?!?/strong>
當時“林沖,秦明都不喜歡”,不喜歡的原因可能略有不同,但聰明人都知道,這次宋江要讓的,那就必然是頭把交椅了——“有位”才能“讓位”,如果宋江不是已經在心里將頭把交椅據為己有,他拿什么讓給關勝?
同樣的“讓位”之言,宋江在晁蓋死前說了一次,在晁蓋死后又說了一遍,兩相對照,睿智的讀者諸君自然知道宋江說的是什么意思:讓位是假,表示自己對頭把交椅的擁有權才是真的!
“讓位”兩個字在宋江嘴里不止出現一次,如果這還不足以證明宋江的野心,那么當晁蓋“讓位”給他,他“推脫”之后的那番說詞,也可以作為旁證:“叵耐黃文炳那廝,事又不關他自已,卻在知府面前將那京師童謠解說道:“‘耗國因家木,’耗散國家錢糧的人必是家頭著個‘木’字,不是個‘宋’字?‘刀兵點水工,’興動刀兵之人必是三點水著個‘工’字,不是個‘江’字?這個正應宋江身上。那后兩句道:‘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合主宋江造反在山東?!?/p>
宋江造反在山東,晁蓋干啥去?宋江上應“讖語”,豈不是“受命于天”?宋江當眾講出這番話,晁蓋和吳用、林沖又會作何感想?
宋江的司馬昭之心,吳用和林沖要是看不明白,就不配稱作“智囊”和“毒人”了,晁蓋在宋江收降呼延灼并帶回以魯智深為首的三山人馬之后,也覺得繼續讓宋江做大,對自己的位置有嚴重威脅,所以才不顧吳用勸阻而親征曾頭市。
晁蓋只帶五千人馬?!罢垎ⅰ倍畟€頭領相助,金圣嘆看出了其中貓膩:“夫晁蓋欲打祝家莊,則宋江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也。晁蓋欲打高唐州,則宋江又勸;晁蓋欲打青州,則又勸。欲打華州,則又勸。 何獨至于打曾頭市,而宋江默未嘗發一言?宋江默未嘗發一言,而晁蓋亦遂死于是役?!?/p>
晁蓋在曾頭市中箭,回梁山后“不治身亡”,這對晁蓋、宋江乃至全體梁山好漢來說,這都是最好的結局了:王倫的腦袋不知道被林沖扔到了哪里,他本人也成了小肚雞腸的反面典型,而晁蓋卻被隆重下葬,宋江不去,吳用林沖阮氏三雄還是經常要去上香上貢的,如果他也像王倫一樣死于火并,就有可能被挫骨揚灰,還要擔一個“暴君”的惡名了。
江湖人說江湖事,江湖遵循的原本就是弱肉強食誰拳頭大誰有理的叢林法則,宋江取代晁蓋也算“優勝劣汰”,如果宋江真憑本事擠掉晁蓋而自己坐上頭把交椅,那還真不算卑鄙,但是宋江剛被晁蓋就出,就起了取而代之的心思,并“懇求”晁蓋帶著百十號人去打無為軍送死,這是不是太不地道了?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部《水滸傳》,宋江是梟雄還是奸賊,大家可能也有不同看法,那么請問讀者諸君,宋江要“讓給”呼延灼和關勝的,究竟是什么“位置”?宋江兩次讓位,是求賢若渴,還是另有深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