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AI不神秘陪你的第6篇原創文章。
小晗姐說:
上周二凌晨1點,實習生錢坤同學興奮地給我發了條消息:
"小晗姐!我把那個1500萬贊的周杰倫AI視頻給你復刻出來了!"
屏幕里周杰倫從《范特西》的紅帽少年,絲滑變身成《最偉大的作品》里的西裝王者...
我瞬間被震撼了!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時光機"嗎?用AI把20年青春濃縮成26秒,每一幀都擊中DNA深處的回憶。
更關鍵的是——這個技術,普通人也能學會!
今天就讓錢坤同學手把手教你,如何用AI制作同款"成長史"視頻。
李錢坤
2003年出生;
江西財經大學
會計學專業大二學生;
熱愛攝影與剪輯;
對人工智能技術充滿興趣與敬畏。
#01
現象級爆紅背后:
為什么這條視頻能破圈?
7月11日,一個名為“周同學”的抖音賬號悄然上線。短短幾天內,這條僅1分36秒的視頻狂攬1500萬點贊,賬號粉絲飆升至2100萬以上。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條引爆全網的“周杰倫成長史”視頻,竟完全由AI技術制作完成。
無數網友在評論區高呼“爺青回”,短短一分半的視頻將周杰倫人生中重要的時間節點神奇地鏈接在了一起,這時的AI技術就像哆啦A夢里的時光機帶著我們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夏天——蟬鳴陣陣,微風習習,暮光中,學校教室的座椅上,一個對未來充滿希冀的少年隨著MP3中的《三年二班》輕輕哼唱:“眼睛你要擦亮,記住我的模樣……”
轉眼間,又過去了多少年,現在的你,還聽著周杰倫的歌嗎……
周杰倫的視頻剛熱,小晗姐就說她想要同款,同時還可以把制作過程記錄下來分享給精神股東們。
這還不簡單嘛?如今市面上的很多帶有首尾幀功能的AI視頻生成軟件都能制作,例如即夢、可靈、Vidu等等,但是仍有很多小細節需要注意。接下來,且聽我將首尾幀的妙用向你娓娓道來~
#02
核心技術揭秘:
首尾幀技術如何創造“時光魔法”
簡單說:給AI兩張照片,它自動生成中間的變化過程。
周杰倫視頻的核心技術是AI首尾幀生成:通過上傳兩張靜態照片(首幀和尾幀),AI自動生成中間過渡動畫,實現人物成長、場景變換的絲滑效果。
其魔力在于三點:
1.時光壓縮術:20+張老照片串聯起人生軌跡,每段過渡僅3-5秒
2.情感共振場:背景音樂《三年二班》喚醒集體記憶,AI運鏡強化敘事感
3.技術隱形術:衣物漸變、面容過渡自然,毫無傳統剪輯的跳躍感
#3
保姆級實操教程:
4步復刻“杰倫式成長史”
步驟1:素材準備——構建時間線
照片選擇:收集目標人物不同年齡段的正面照(建議11-13張)
關鍵點:統一尺寸(案例中為3:4)、光線相似、構圖居中、避免遮擋面部
排序技巧:按時間軸排列,前一張的尾幀=后一張的首幀(如童年照尾幀→少年照首幀)
步驟2:即夢AI首尾幀生成(核心環節)
訪問即夢官網(https://jimeng.jianying.com/ai-tool/generate)或即夢手機版
參數設置
模型選擇:視頻3.0
分辨率:1080P
時長:5秒
懶人提示詞:微笑眨眼,運鏡順暢有沖擊力,人物與背景變化自然,衣物快速在同一時間變化,尾幀畫面至少存在一秒,不要同時出現首尾幀人物
步驟3:多片段串聯技巧
重復步驟2,用“鏈條法”生成所有片段:
童年→少年→青年→成年(每段尾幀即下段首幀)
步驟4:剪映終極合成(電影感關鍵)
導入素材:將生成的AI視頻拖入時間軸
變速處理:成長片段慢速0.8x,轉身鏡頭加速1.5x
背景音樂:添加《三年二班》
音效疊加:在人物變化瞬間加入“嗖——”的音效強化沖擊
#4
避坑指南:
我給小晗姐制作視頻時遇到的問題
視頻才做一半,我發現1800積分已經被我用的不剩多少,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
其實是視頻背景光線、色彩等等差別太大,導致AI腦子也宕機了,大家盡量還是選擇背景類似的照片,當然,我用積分orz不斷試錯,最后還是為大家得出了以下的解決辦法:
第一,從一開始的無提示詞,再到不斷優化提示詞,直到我加入“人物與背景變化自然,衣物快速在同一時間變化”這段文字,視頻絲滑度終于獲得了質的提升;
第二,可以適當調換提示詞順序,越靠前的提示詞優先度越高,AI越會重視這段提示詞執行;
至此,我們的AI視頻終是制作完畢。
#5
深夜復盤:
為什么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時光機"?
勞累過后,已經是凌晨1點,宿舍熄燈后的筆記本電腦成了唯一光源。我興起再次點開即夢AI的界面,把兩張周杰倫的照片拖進窗口——左邊是《范特西》紅帽遮眼的少年,右邊是《最偉大的作品》里西裝筆挺的王者。鼠標懸在“生成”按鈕上時,耳機里《反方向的鐘》正好唱到那句“穿越時空的眼淚” 。
生成進度條跑到87%的剎那,回憶突然洶涌。想起高三晚自習總偷塞一只耳機,MP3里《七里香》的電流聲混著蟬鳴;想起籃球賽摔破膝蓋時,死黨用《蝸?!返母柙~寫加油紙條;甚至想起不久前失戀后,在KTV吼《開不了口》到嗓子的撕裂感。原來杰倫早用旋律在我們DNA里刻好了時光坐標。
屏幕驟然亮起。
畫面從2001年潮濕的巷弄開始流動:
磁帶封面上的少年踏過鋼琴黑白鍵匯成的河流,
鴨舌帽被風掀飛的瞬間化作《葉惠美》專輯的燙金字樣,
青花瓷釉彩暈染開時,二十年的光陰在1080P的像素里坍縮成26秒。
當尾幀定格在2025年他舉著金話筒謝幕的特寫,我才發現臉頰有涼意劃過。原來AI縫合的不是畫面,是把MP3時代的青春碎片,用算法熔鑄成可視的琥珀——那些以為褪色的課桌涂鴉、操場夕陽、藏在歌詞本里的悸動,都在幀率躍動間重新有了溫度。
宿舍門突然被推開,室友拎著在宿管那買的零食探頭:“還不睡?”
我扯下耳機把屏幕轉向他:“看!我用AI復活了整個青春。”
孜然香氣里,視頻自動循環播放。
《三年二班》前奏響起的剎那,
我們相視一笑。
原來有些東西從未走遠,
它只是躲在數據流的褶皺里,
等一場喚醒記憶的洪流。
本期作者
李錢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