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但有些企業總是因為各種原因,忽視了其中的風險。
臺積電嘉義廠事故、昆山粉塵爆炸事故、天津港爆炸事故等悲劇可謂是不斷“上演”。
給無數家庭帶去了難以承受的“重擊”。
就在近日,某企業更是發生了“6名大學生溺亡”事故。
在網上掀起的“驚濤駭浪”,連央視都忍不住親自“下場”了。
今年7月,東北大學幾十名師生帶著對專業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的實習之旅。
誰也沒想到,這場“成長之旅”,最終變成了6個家庭的噩夢。
當時,他們正跟著老師在工廠參觀浮選工藝,結果站在格柵板上觀摩時,整塊板子突然"嘩啦"一聲翻進浮選槽。
6名學生和1名老師瞬間墜入深達3米、充滿黏稠礦漿的浮選槽。
槽內翻滾的礦漿像泥石流一樣裹挾著他們,6名學生瞬間就沒了身影,只有老師抓住槽邊鋼梁撿回了一條命。
據現場目擊者說,當時就聽見"咚"的一聲巨響,抬頭一看平臺空了。
只剩下半截扭曲的角鋼還掛在墻上,場面簡直像災難片。
這6名遇難學生年齡均在20-22歲之間,來自重慶、遼寧等地。
其中有人來自學校首屆"黃金班",而且他今年還剛拿到了保研資格。
其母親曾在朋友圈曬出他的錄取通知書,配文“向夢想奔跑”。
他的表妹也回憶說,從小到大,他都是家族里的“標桿”,父母總讓她向表哥學習。
去年還作為學生代表在全校大會上發言,誰能想到轉眼間人就沒了。
不過,說起東北大學,它在我國那可是響當當的存在。
1923年建校時,張學良親自兼任校長,梁思成、林徽因在這里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建筑系。
從抗戰時期流亡辦學到如今躋身"雙一流",東大在冶金、礦業等領域一直都是行業翹楚。
近年來更是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領域發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可誰能想到,這樣一所有著百年底蘊的高校,會因為一場實習事故陷入輿論漩渦。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實習是相關專業的必修環節,與畢業直接掛鉤。
學生需完成現場操作考核才能獲得學分。
原來,學校早在多年前就和中國黃金簽了實習協議。
往年和今年都組織過類似活動,沒想到這次出了“大事”。
不過,事故發生后,東北大學也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
成立由副校長牽頭的專項工作組,暫停所有校外實習項目,全面排查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安全隱患。
并與遇難學生家屬取得聯系,承諾“不惜一切代價做好善后”。
不過,該事故的涉事企業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也很快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成立于2003年,是國內有名的央企。
日處理礦石量達10幾萬噸,黃金產量更是全國第一。
而其母公司就是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
它成立于2000年,2003年在A股上市,2024年營收突破655億。
多次登上《財富》中國500強,可謂是實力強勁。
快速擴張背后,安全管理的短板逐漸顯現。
其旗下某金礦就曾因尾礦庫滲漏被環保部門通報。
還有它旗下的某選礦廠設備檢修時還發生離譜機械傷害事故,造成2人重傷。
如今其子公司更是發生了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
不過,事故發生后,中金黃金緊急發布了相關公告并致歉。
而內蒙古礦業也是迅速停產整頓,分管安全副總經理、車間主任、當日監護人員3人更是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但是事故調查發現,其實2月份該廠確實換過格柵板,但只換了一部分,卻連最基本的焊縫無損檢測都沒做。
涉事格柵板焊縫存在陳舊性裂紋,顯然長期缺乏維護。
這種“重生產輕安全”的管理漏洞,讓本該是知識探索的實習之旅,變成了致命陷阱。
而社會輿論的炮火也很快從企業轉向安全制度。
要知道,事故發生時,現場竟沒有任何警示標識。
學生們完全不知道腳下的格柵板已經“服役”多年,甚至焊縫早就銹蝕開裂。
還有網友指出:“浮選槽的屬于高危區域,為何連基本的承重標識都沒有?”
不過,此事故消息徹底傳開后,就連央視也發布了“尖銳”的評論。
7月24日也就是事故發生次日,央視針對該事件發出了多個質問:
格柵板為何會掉?是年久失修還是檢查沒做到位?光追責顯然不夠,更要緊的是如何防止悲劇重演?
這些“靈魂拷問”可謂是直接說出了大眾的心聲。
要知道,浮選槽里的礦漿雖然不像網傳的有劇毒。
但濃稠得像漿糊,掉進去根本沒法掙脫。
而且PH值8到9的堿性溶液腐蝕性也不小,就算及時撈出來,生還希望也渺茫。
不過,深入分析這次事故,其暴露出的安全隱患也頗多。
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日常巡檢流于形式。
格柵板焊縫有裂紋卻沒人發現,平臺沒標承載人數,安全協議像廢紙。
而學校在選擇實習基地時,可能也存在“重合作輕審查”的傾向。
目前,內蒙古已經對這起事件提級調查。
調查組要把現場勘查、人員問詢這些工作全做完,形成技術鑒定報告。
而東北大學也開始全面排查實習安全隱患,聽說連實驗室的滅火器都挨個檢查了一遍。
但這些事后補救真的夠嗎?
類似的生產安全事故在“歷史”上可謂是屢見不鮮。
臺積電嘉義廠就曾兩個月內連續發生4起安全事故,包括冰水管墜落砸死女工、變電箱掉落致人死亡等。
廣西某工程公司也曾因格柵板卡扣脫落,導致一名工人墜亡。
還有天津港爆炸、昆山粉塵爆炸那次不是血的教訓。
安全生產不能只靠事后追責,更要建立全鏈條的風險防控體系。
就像央視網評的那樣“如何防止悲劇重演”,才是最緊要的。
企業別總想著壓縮成本,也不能圖省事。
該花的安全錢省不得,安全制度也要嚴格落實。
學校組織實習也得把學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別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忽視風險。
希望這次調查組能徹查到底,給6個家庭一個交代,也給全社會敲響警鐘。
畢竟,沒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貴,別讓“人禍”再吞噬更多的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