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本科錄取結果陸續公布了。有心人發現,今年211大學的熱度排行榜完全變了樣。過去幾年里,學金融、會計的考生扎堆填報"兩財一貿"(上海財大、中央財大、對外經貿),但現在這幾個學校投檔線反而掉得厲害。反倒是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類工科院校分數越漲越高,擠破頭都想進這些學校。
北京郵電大學今年在大多數省份的錄取分數都比去年高。比如在河南,考生成績要是低于全省前5000名,基本沒戲。這所學校最吃香的是通信、計算機這些專業,畢業后去大廠工作的機會多。有學生家長說,選專業時直接問老師哪個是華為愛招的,結果發現北郵幾乎每個專業都能對口好工作。
黑龍江的情況有點特別。北郵在這兒的分數線反而降了,降了大概二三百名。據說是當地今年考生總數減少了,加上疫情后就業觀念變化小。但北京本地考生想進北郵,分數得比去年還高出個二三十分才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兩年進步明顯。以前大家只知道電子科技大學是985名校,西電差點意思。現在看數據:陜西考生想進電子信息專業,必須考到全省前一萬名以內。江蘇那邊更嚴格,某些專業組要六百三四十分才能上。有西電畢業生透露,每年華為從他們學校招的人數在理工類高校里排第一,這可能和專業對口性有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今年真火。不管是在江蘇還是安徽,投檔線都比去年漲了不少。控制工程、航空這類王牌專業分數線更高。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的這幾所大學,今年集體吃香。有媒體報道說,中航工業集團今年校招擴招30%,難怪學生都盯著南航。
再說說冷清的那邊。以上海財大為例,在江蘇的錄取位次去年是一萬二千名左右,今年掉到了一萬三千二百名。中央財大更明顯,足足降了一千五百多個名次。其他省份也差不多,兩財一貿的分數普遍往下走。
這背后其實有原因。現在制造業升級、芯片研發這些領域缺人,學工科的畢業好找工作。金融行業這兩年縮編厲害,尤其小銀行裁了不少崗位。我有個表哥去年從對外經貿畢業,本來想進投行的,最后去了互聯網公司做數據分析師。
教育部最近發的《新工科建設指南》里提到,未來十年需要新增三百萬名理工科人才。這可能和分數線變化有關聯。不過家長群里也有議論,覺得選學校要結合孩子真實興趣,不能光看分數高低。
有個細節挺有意思。往年開學典禮上,經管學院學生總說"以后當老板",現在變成工科院系學生互相問"你進哪個實驗室"。招聘會現場也變了樣,往年人頭攢動的金融展位今年冷冷清清,反倒是無人機研發、芯片設計的展臺圍滿了人。
南航一位招生老師說,今年報考控制工程專業的學生比去年多出40%。他們學校實驗室現在都快裝不下新來的學生了。這可能和國家推動智能制造有關,政策導向直接影響了考生選擇。
西電在西安當地有個優勢,就是軍工背景強。不少家長覺得,這類學校畢業生進入國企、央企的機會更多。而且西安房價比北京低,外地孩子讀完書還能留在當地找工作。
北京郵電這些年和華為、中興合作緊密,企業經常直接到校招人。有在校生說,大三就能看到明顯區別,工科院系的就業宣講會場場爆滿,而經管院的招聘會有時連企業代表都沒坐滿。
分數線變化其實反映了就業市場的風向。之前大家覺得金融光鮮體面,現在發現搞技術更實在。但換個角度看,有些文科專業確實需要時間積累,不能光看就業第一年。只是在高考填報志愿這關鍵節點,多數家長和學生還是會跟著分數走。
說到底,選大學就像挑工作,現在的熱門不代表永遠熱門。但2024年的數據說明,工科確實成了香餑餑,而傳統商科需要調整方向適應變化。反正分數線是每年變,就看明年會不會再換一批學校火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