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夏天,黃河決口,不是天塌了,是人挖的。花園口一炸,黃水滾滾向南,三省成澤國。老百姓沒接到通知,命就被淹沒了。
誰干的?國民政府下令,軍隊動手,百姓埋單。他們說是“戰略需要”,說得像天降洪福,可敵人沒死幾個,自己卻葬了幾十萬。
日軍照樣繞道打進來,百姓卻一夜沒了家。有人說是為了抗戰,但這個“犧牲”,連“換來點戰果”的借口都站不住腳。
開口放水那一刻,他們知道淹的不是敵人
1938年6月9日上午9點30分,黃河南岸,鄭州以東十公里,花園口堤壩轟然決口。成千上萬立方米洪水瞬間傾瀉而出,奔流南下。三省平原,片刻淹沒。
這不是天災。這是一次“以水代兵”的軍事決策,一次由國民政府高層拍板、軍隊執行、群眾埋單的戰爭冒險。起初選擇的掘堤地點是中牟趙口,但由于河床全是流沙,連續作業兩晝夜,水面才起了幾層小泡。
工程失敗,改攻花園口。這一次,目標明確,命令清晰,士兵輪班,短短幾小時堤壩就被掏出一個十余米寬的缺口。
背后的決定者,是蔣介石本人。1938年5月底,程潛和第一戰區參謀長晏勛甫擬定《掘堤計劃》,上呈重慶。6月4日獲得批準。
命令中要求“絕密操作,避免聲張”。于是,800多名士兵趁夜挖堤。沒人發告示,也沒人敲鑼打鼓。老百姓仍在田里插秧,挑水,做飯,根本不知道黃河就要漫過自家門前。
這場決堤,淹死了約89萬人。數據來源于1948年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的實地調查報告。其中特別指出,“河南、安徽、江蘇受災嚴重,黃泛區饑饉、疫病蔓延,婦孺死傷不計其數”。而這些人,從未被通知過撤離。
這次花園口掘堤計劃的初衷,是為了阻止日軍從鄭州南下,攻入武漢戰區腹地。但事實證明,這一招幾乎沒傷到敵人。
日軍迅速調整路線,從蘭封、永城繞行,很快又突破洪水影響區域,攻勢絲毫未減。戰場沒有逆轉,只留下一個更大的苦難現場。
89萬條性命,對應的戰績,是敵方傷亡不過七千多人。日軍方面的記錄更加直白:“部隊略受泥濘阻礙,未形成大規模減員。”
到最后,活人沒跑掉,死水沒擋敵。一場“戰略奇兵”,變成了一次“人禍絕唱”。
明明是人為掘堤,為何硬說是天災?
花園口事件從頭到尾,是一次公開執行、秘密記錄、歷史甩鍋的教科書案例。
從1938年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國民政府官方口徑始終堅持:“黃河決堤,系自然災害”。哪怕群眾親眼看見軍隊挖壩,哪怕外媒現場取證,官方文告仍舊閉口不談“人為掘堤”這件事。為啥?因為這鍋太沉,背不起。
1939年起,已有美聯社、路透社駐華記者在當時的通信中明確指出,“黃河水災系人為造成,系國軍有意開壩阻敵”。
但這些消息被迅速封鎖,國內媒體也被“指導口徑”統一處理。即便1940年各地已有賑災機構承認“人為泄洪”,也未有高級軍政官員站出來說明真相。
直到1987年,中共黨史研究部門才首次在《抗戰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匯編》中寫明:“1938年6月,國民政府出于軍事需要,掘開花園口,造成黃河泛濫。”這段記錄才終于蓋棺定論。也就是說,這段歷史,被壓了整整49年。
再看災后處理。同年夏秋,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共五百余萬人陷入流離失所狀態。而國民政府撥款賑災的初期總額,僅為區區5萬元法幣。
這筆錢甚至無法修復一段10米寬的河堤。更別提分發到災民手中,早已杯水車薪。于是疫病、饑荒、械斗接踵而至,黃泛區逐漸成為“無人耕種、十年不返”的死地。
至1945年抗戰結束,黃泛區農田減產達75%,原住人口減少三分之一。而整個戰爭期間,該區域再未恢復耕作能力。
更諷刺的是,直到今天,很多歷史讀物仍在說這場“戰略性水災”有效遏制了日軍前進步伐。但據《秘史抗戰文獻選編》記載,日軍僅用三周就完成戰術調整,從東線轉向中部突破口,于1938年7月抵達皖北重鎮。軍事效果接近于零,換來的卻是三省凋敝,百萬亡魂。
再厲害的筆墨,也掩蓋不了腳底的泥水和天上的號哭。
炸一座堤,決一代命
很多人說,戰爭年代嘛,總得犧牲。可犧牲從來分人——你指揮,我死;你下令,我淹;你喊口號,我葬身水底。
這次洪水從決口開始,到水退為止,總共淹沒地區達5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超過1200萬人。整個水淹區內,基礎設施損毀率高達93%,公路橋梁塌毀數量超過210座。交通中斷,鐵路報廢,原本兵力調動都成了問題。
最慘的是農村。安徽阜陽、河南太康、江蘇睢寧,成為“黃泛三孤島”,這些地區農田多年無法種植,耕牛損失殆盡,糧食入不敷出,大量青壯流離失所。根據聯合國善后署的報告,“1946年該區域營養性疾病患者數量為非災區的5倍以上。”
而對比另一頭,日本官方從未對這場洪水作出正式戰術總結。即便是《大東亞戰爭回顧錄》也僅在腳注中提到:“1938年6月中國黃河泛濫,路線調整南移。”四個字概括:無損推進。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國用89萬條生命,換來的是日軍一個掉頭動作。戰略失敗,戰術無果,戰后無交代。如果說一次戰斗失敗還能復盤教訓,那這次行動連“戰斗”都算不上,純屬一場“毫無敵方減員回報”的自殘操作。”
回頭看,每一個數字都是命。每一具尸體,都不是“計劃中的損耗”,而是“沒人負責的結局”。也正因為此,才需要把它講出來,寫下來,別再讓歷史重復舊路。
炸一座堤,淹的不只是水田,更是老百姓的命運。一決堤,斷的是百年黃河,和千萬人家。
參考資料:
黃河花園口決堤 ——為阻日軍,89萬百姓被淹死.復興網.2017-06-09.
花園口大慘案:死亡人數達南京大屠殺三倍.抗日戰爭紀念網.2017-01-11.
秘史:抗戰時國民黨掘開花園口消滅了多少日軍.新華網.2011-1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