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媒體對中國的霹靂S型空空導彈密集報道,字里行間都透著美軍面對技術代差時的如芒在背。
據美媒披露,這款導彈于2020年立項、2025年正式亮相,有效射程竟達到800公里,甚至有傳聞稱還有射程達1000公里的型號在研。這一射程數據遠超以往空空導彈的射程標準,徹底改寫了現代空戰規則。
然而,美國現役主力AIM-120D導彈射程僅有180公里,即便號稱下一代的AIM-260導彈,300-400公里的射程也僅是霹靂-S的半程水平。
當霹靂-S導彈從殲-20機翼下發射時,它能在敵方戰機作戰半徑的兩倍之外發起攻擊,這極大地改變了空戰的距離維度。
更讓美軍不安的是1000公里射程型號的研發傳聞。若該型號成真,從中國沿海機場起飛的戰機,無需前出第一島鏈,就能對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周邊的美軍加油機、偵察機實施隔山打牛式打擊。
這種以陸制空的能力,徹底打破了美軍長期依賴的前沿部署和遠程投送模式,使其在西太平洋的空中存在首次面臨不接觸式摧毀的威脅。
然而,霹靂-S導彈的真正威脅不在射程,而在對美軍空戰體系的精準解構。加油機與預警機,是美軍空中作戰的生命線與神經中樞。一架KC-135加油機可為4架F-35提供全程燃料保障,使其作戰半徑從1100公里延伸至2200公里。而E-3預警機能同時跟蹤600個空中目標,引導己方戰機實施多波次協同攻擊。
這些加油機和預警機最大飛行速度不超過0.9馬赫,且缺乏有效的主動防御武器,恰好成了霹靂-S導彈的理想靶標。霹靂-S若對其實施高效殺傷,將嚴重破壞敵方空戰體系完整性。
美媒稱,霹靂-S采用了三級火箭發動機設計,其第一級助推段將導彈加速至4馬赫后脫離,第二級巡航段通過沖壓發動機維持5-6馬赫速度,末段啟動固體燃料火箭沖刺至9馬赫。飛行過程基本不減速甚至最后增速,這讓美軍現有防御體系形同虛設。
當霹靂-S高速俯沖時,留給預警機的反應時間不足30秒,而發現威脅到釋放干擾彈、做出規避動作的整個流程必須在彈指之間完成。
霹靂-S還采用衛星中繼、紅外成像和主動雷達復合制導模式,能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精準命中目標。這種技術讓霹靂-S的一旦鎖定敵方戰機,敵機便很難逃逸。
美媒認為,該導彈可能會加裝在預警機等平臺發射,推動預警機戰斗化,形成具備攻擊能力的預警機。
當空警-500這類傳統預警機搭載霹靂-S,既可以引導導彈攻擊,又能親自發起攻擊。這種指揮和打擊一體化能力,讓美軍耗費數十年構建的分布式作戰體系出現漏洞。
更具戰略威懾的是霹靂-S與殲-16D電子戰飛機的組合。殲-16D可在100公里外實施強電磁壓制,癱瘓敵方雷達系統,為霹靂-S掃清障礙,而霹靂-S則負責在1000公里半徑內清掃高價值目標。這在南海、臺海等熱點區域形成嚴密的反介入/區域拒止網絡,迫使美軍航母戰斗群退至第二島鏈以外活動,其航行自由行動的成本與風險陡增。
美媒表示,霹靂-S導彈的出現帶來的連鎖反應已超出單純軍事范疇。由于其射程和速度優勢,從發現到命中目標時間窗口被壓縮到240秒以內,敵方決策周期需壓縮至秒級。
日本防衛省關于F-35J對霹靂-S突防成功率低于18%的評估報告,直接導致其2025財年西南諸島防衛強化計劃預算被砍27%。這意味著日本在琉球群島的防空部署將出現真空地帶,間接削弱了美日同盟的協同作戰能力。
美國對中國霹靂系列導彈的發展始終高度關注,從已實戰部署的霹靂-15到備受熱議的霹靂-S,其先進性能讓美方深感不安,內心壓力與日俱增。美方一直在持續研究和猜測這些導彈的技術迭代路徑與實戰運用模式。
若霹靂-S 1000公里射程型號成真,從中國沿海機場起飛的戰機無需前出第一島鏈,就能對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周邊的美軍加油機、偵察機等實施打擊。美軍關島安德森基地B-1B轟炸機部隊已多次被迫后撤至夏威夷,對西太平洋的戰略威懾效能大打折扣。
以往的空戰,勝負多取決于飛行員的操作水平和戰機的個體性能;如今的空戰,核心則在于誰能更早鎖定目標、更精準地發起攻擊,以及誰能讓整個作戰體系銜接得更緊密。霹靂-S的出現,既是技術更新換代的體現,更是作戰理念的全新突破。
這枚導彈,射程與速度都實現了翻倍,它所打擊的不只是敵方的一架飛機,更是其整個作戰體系的核心樞紐。這種體系殺手,才是真正能影響戰爭走向的關鍵武器。
從霹靂-S身上,我們能看到中國軍工不僅在努力追趕,更在一些關鍵領域完成了跨越。未來的空戰,體系先崩潰的一方必然先落敗。而這一次,中國已經拿出了足以改變戰局的關鍵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