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限售放開推動二手房掛牌量激增,次新房占比顯著提升,市場出現了同一樓盤在售新房與已交付但業主掛牌轉售的“新二手”住宅形成競爭格局。克而瑞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市二手房新增掛牌量為4.86萬套,其中5年內次新房1.42萬套,占比29%,較2024年(14%)提升15個百分點。
次新房集中入市,或對新房市場形成競爭壓力。 尤其在既有新房在售、又有次新房入市的板塊,二手房可能對新房去化造成更大沖擊。克而瑞將從掛牌量變化、同板塊新二手房成交對比等維度,分析次新房對新房市場的影響。
當前二手掛牌總價結構已與新房成交結構形成趨同,預計將對新房改善端去化產生實質性分流壓力。
面積段方面,80㎡以下極剛產品份額收縮,144㎡以上豪宅占比跳增10%(其中約克郡、華僑城等高端項目集中拋售);
總價段方面,200萬以上房源占比提升9%,掛牌套均價漲幅顯著。反觀新房市場,120萬以內剛需份額微增,200萬+產品保持穩態。
今年上半年二手房掛牌端,U2板塊現全齡段拋售潮,C2板塊次新房成供應主力,其中5年內房源占比飆至44%,投資客離場特征顯著;
市場競爭端,近郊板塊面臨二手新增掛牌(同比+35%)與新房庫存(去化周期18個月)雙重擠壓,市場承壓明顯。
C2/U2品質板塊,如中央公園/彈子石等,雖現二手成交集聚,但新房認購占比仍超65%,客群對新項目新產品的認可度高;
T1板塊呈現極端市場分化:二手房供求比為3.8,庫存高企;而新房市占率高達86%,客群虹吸效應顯著,致二手市場持續低迷。
“新二手”住宅:指在房地產限售政策放開后,與同一樓盤同期在售的新建商品住宅形成直接競爭關系的二手房
核心區二手房掛牌價普遍高掛較新房溢價10%左右,疊加新房供應稀缺,業主通過價格試探策略維持預期;
O類板塊,二手房通過降價形成競爭優勢,單價普遍低于新房7%,直接沖擊新房去化,致部分項目啟動以價換量策略。
掛牌量TOP5二手房項目在區域劃分上,剛需產品集中于中央公園等近郊大盤,產品以2-3房為主,贈送率6-10%;高改產品聚焦照母山等核心區,產品以4房+,贈送率11-13%。
市場競爭上,面臨以剛需為主的中央公園、石坪橋等板塊的二手房競爭,新房產品與二手房產品在面積上有一定同質化,但新房贈送率較二手房更高,產品性價比更高;針對改善為主的照母山、禮嘉等板塊,新房主要通過產品迭代更新,推出四代宅這類新產品來搶占改善客群,以產品力取勝。
C/U類板塊的二手掛牌價持續攀升,其中C類2024年起現價格倒掛,新房投資屬性顯著,二手掛牌觀望情緒濃厚;O類板塊2025年出現小幅倒掛,價差<5%;T類板塊二手常年折價拋售,2025年價差收窄至8729元/㎡。
典型競爭層面,長嘉匯等大盤次新房與新房產品同質化明顯,均價重疊度>80%,新房與二手房形成了直接競爭關系;而西派城等通過產品迭代,打造的四代住宅占比70%+,及價格躍升實現客群區隔,助力新房與二手房形成了錯位競爭。
結語:新二手并未對新房市場造成威脅,在四代宅進入主流,以及建設新規落地后,新房贈送率增大,對新二手房源形成直接沖擊,導致該類房源處于拋售但市場空間小的局面。
本文版權歸克而瑞重慶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隨意轉載
如需轉載請與后臺聯系 謝謝配合!
本文僅為個人觀點 不代表所在企業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