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00多年歲月,用身體書寫思想的美學實踐,讓孔子不再是典籍中的概念。9月20日、21日,舞劇《孔子》將亮相上海云間劇院。
《孔子》
中國歌劇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孔子》2013年首演,亮相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等,深受好評。精彩舞段讓不少年輕觀眾N刷。
《孔子》分為問道、亂世、絕糧、大同、仁殤、樂六個篇章,以恢弘場面展現孔子周游列國的傳奇。孔子推行禮制仁政,卻屢屢遭拒。宮廷爭斗累及他被迫奔亡。在危困絕糧的風雪之中,孔子仿佛見到理想的大同世界,而現實依舊是百姓流離失所,這是不斷碰壁的旅程,是完成夢想的不歸途,是求“仁”而不得的坎坷路。
劇中,“玉人舞”“幽蘭操”“采薇舞”等串聯起孔子參政進諫、周游列國、危困絕糧、弦歌幽蘭、晚年歸魯、修改《詩經》、撰寫《春秋》等故事,探尋其內心“仁、禮”思想。“執羽舞”中,舞者執羽執籥,將周代雅樂“八佾舞于庭”的禮制具象化。“采薇舞”中,舞者以“楊柳依依”柔婉身段勾勒出《詩經》的意境,水袖輕揚間完成從雅樂到民間樂舞的時空轉場。當“幽蘭操”男低音吟唱響起,孔子與弟子們振袖而舞的磅礴氣勢,將“仁者愛人”的哲思化作力透舞臺的視覺沖擊。
《孔子》
為呈現古典韻味,《孔子》作曲張渠將不同音色和視聽感受的民族樂器融入其中。編鐘、編磬、古琴、梆子、排鼓、笛子、古箏、簫帶領觀眾置身春秋時期的“金聲玉振”。設計者選取春秋時期最具特色的寬衣博帶,借鑒戰國楚墓出土的彩繪木俑服飾元素,大膽在戲服中融入現代色彩。“茶色”的質樸、“灰色”的中庸、“黃色”的明思、“粉色”的浪漫,既華美又具古典意蘊。
原標題:《舞劇《孔子》將登陸上海云間劇院,“玉人舞”“幽蘭操”“采薇舞”目不暇接》
欄目主編:張熠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諸葛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