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近日,有網友發現山西忻州市五臺縣政府網站上,縣長7月9日的調研稿件與五臺山景區黨工委副書記7月5日調研的稿件雷同。
將兩篇報道進行比對發現,全文390余字中,除了人名、所任職務以及涉及的鄉鎮名稱不同外,領導調研動態和講話竟然有320余字完全重復。
7月24日,五臺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稿件確實存在部分雷同問題,對此,五臺縣委于23日專題研究,由縣紀委介入,啟動問責程序。目前正在調查中,原稿件已于昨日據實修改上傳。
五臺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太謙虛了,分明是全文抄襲,他非強調部分雷同。不過這不甚打緊。讓我感興趣的是當我跑到五臺縣政府網站找到經過據實修改后再度上傳的稿件時,果然眼前一亮,頓有脫胎換骨之感。
為便于大家看得清楚,我把五臺縣政府網站相關修正稿轉發如下:
7月9日,縣委副書記、縣長賈文柱調研督導防汛減災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縣政府辦、縣水利局及相關鄉鎮負責人參加。
賈文柱一行先后來到陳家莊鄉、建安鎮等地,實地查看道路邊坡隱患點整治、山洪災害危險區防范應對,詳細了解水文基礎設施建設使用、防汛物資儲備、應急隊伍工作情況,現場協調相關部門開展隱患治理,堅決筑牢安全防線。
賈文柱強調,當前正值防汛關鍵期和地質災害高發期,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切實把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確保平穩安全度汛。要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排查,特別是加強對轄區內人員密集區、避險安置區、臨水臨坡臨溝臨崖、在建工地、臨時工棚等重點區域的動態排查,及時消除各類隱患和盲區。要加強監測預警,細化處置預案,加強應急演練,做好隊伍、裝備、物資的準備工作,嚴格執行24小時領導帶班值班制度,帶班領導、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確保調度及時、指令暢通,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應該說,這才是一篇好的調研報道。從中也能看出此前出現文本抄襲實在太不應該。
值得一提的是,五臺山景區黨工委隸屬忻州市委市政府,五臺縣與之并無行政交集,且有各自的官宣平臺。
那么按照發布時間先后順序,五臺縣政府網站抄襲了五臺山景區管委會網站的相關文章,當是不爭的事實。
這種操作無論對領導個人,還是在社會公眾中間,造成的影響肯定是不好的。所以當地紀委已啟動問責程序。
但我想要說的是,此事或內含三層寓意——
一是領導的調研活動過于“形式化”,以至搞宣傳的也不下深功夫,只圖糊弄事兒。
按說作為一級縣政府網站,縣長的調研工作報道豈容搬運湊數。但在五臺縣這樣的事兒真就出了。
是不是因為領導調研時常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不是為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深入基層,而是滿足于走馬觀花,講些官話套話。既然領導喜歡務“虛”,咱們負責發宣傳文稿的也“實”不起來,干脆,平時弄些“八股文”,關鍵時刻搞抄襲。省心省事工資照拿,歐了。
二是心懷僥幸心理,認為縣級政府網站讀者面較小,偶爾抄襲不可能被發現。
運筆多辛苦,“拿來”多輕松。既然領導調研的防汛減災,何愁找不到“合并同類項”,于是將其他官方網站領導同題調研的稿件,換個人名職務就“一鍵轉發”搞定。
現在網民大多關注各類公共平臺和熱搜新聞,全國近3000個縣(市)區基本都有自己的網站,任何人都不可能關注得過來。在讀者相對較少的地域化官網發一條“移花接木”的領導動態,哪能那么巧被發現。
這只這回真就被“好事者”揪住,也算倒霉。
三是文山會海負擔過重,相關人員實在忙不過來。
這一點可能更接近實情。多少年來,遇事必開會、逢會必報道,成為一些官員揮之不去的工作“情結”,導致屬下及相關辦事機構成天疲于奔命,壓力山大但也只好忍氣吞聲。
雖然這些年減負之聲不絕于耳,但在有些地方仍收效甚微。
于是就容易產生五臺縣這種官宣稿件敷衍應付甚至公然“掩耳盜鈴”的奇葩事件。
那么根源到底在哪兒呢?
值得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