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
最近又有一個地方因為稿件抄襲問題而陷入尷尬,有網友發(fā)現(xiàn)山西忻州市五臺縣政府網站上,該縣縣長7月9日的調研稿件與五臺山景區(qū)黨工委副書記7月5日調研的稿件雷同,390余字中有320余字重復。
當?shù)卣k回應說,稿件確實存在部分雷同問題,縣委專題研究,由縣紀委介入,啟動問責程序,原稿件已據實修改上傳。
即便雷同抄襲,就是一篇小小豆腐塊,何至于把紀委手段都用上,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了呢?
從內容上看,這兩篇小稿子都是報道領導調研防汛和減災工作的消息,同一項工作,同一個地區(qū),自然工作方法都大差不差,變成文字免不了會有重復相近之處。
就算后面寫稿的人偷懶耍滑也可以理解,畢竟這種小豆腐塊消息幾乎沒啥閱讀量,沒人會關心,基本上可以判定為文字垃圾。
既然是垃圾,更沒必要浪費時間去雕琢文字,實際意義并不大。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領導去調研這些工作時,往往就是問問、查查、看看,并不會口若懸河地講太多東西,但變成新聞報道就不能如此簡單了。
領導指出、領導強調、領導明確、領導要求……
最好整出幾個自然段,再配上標題一二三,如此便顯得領導想得細、對表實、要求嚴,顯得水平很高。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改進新聞報道方式,凡是調研工作用一段話把時間、地點、人物、調研內容交代清楚就行,至于領導又高屋建瓦地講了哪些東西,提了哪些要求,就別讓記者抓耳撓腮瞎編了。
實事求是需要從改進文風開始,從擺脫繁文縟節(jié)的啰嗦開始,從減少長篇累牘的文字堆砌開始,那些長長的裹腳布里水分太大了,真正管用的沒多少。
前段時間,有個縣做某項規(guī)劃時也被發(fā)現(xiàn)抄襲別人的數(shù)據,連地名都沒改過來。
這已經不是抄襲的問題了,而是能不能做減法,少做無用功的問題。
現(xiàn)在的節(jié)奏實在是太快太快,快到好多事情還沒干就要有結果,甚至有的會議還沒開,落實會議精神的報告都提前起草完畢,這種純粹的文字游戲一點意義都沒有。
如今我們什么都不缺,不缺夸夸其談的吹鼓手,不缺屎上用功的雕刻家,不缺屁中尋香的聰明人,最缺埋頭苦干的實在人。
埋下頭來,一心一意干好一件事,干成一件事,這比成天忙忙碌碌像個無頭蒼蠅要強得多。
有些事情需要高度認真,有些事情差不多對付一下就行了,若啥事都上綱上線,都全力而為,不累死人才怪。
反正都是垃圾文字,抄就抄唄,說明英雄所見略同,說明領導們不謀而合,想到一塊去了,如此解釋可否?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較犀利的文我會發(fā)這個備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