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兔子不吃窩邊草,但在山西的五臺縣,卻發生了這么一件兔子專吃窩邊草的荒唐事。
有網友發現,在山西忻州市五臺縣的政府網站上,該縣縣長賈文柱7月9日的調研稿件與山西五臺山景區黨工委副書記7月5日調研的稿件雷同。
一篇390字的文章竟然有高達320多字一致。
七月的五臺山下暑氣蒸騰,而縣政府網站上這篇縣長調研稿,卻像塊被烈日曬變形的模板,透著說不出的尷尬。
天下文章雖有借鑒之說,但抄稿者通常會選些偏遠地區的素材來遮掩痕跡,誰曾想五臺縣的撰稿人竟如此“就近取材”,直接挪用了五臺山景區的文稿。這般把“窩邊草”吃得津津有味的行為,實在令人啞然。
縣長調研稿件抄襲風景區副書記工作紀實的尷尬事發生后,五臺縣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應稱,稿件確實存在部分雷同問題。
我靠,你抄就抄了,能把抄襲還說的如此冠冕堂皇的,放眼全國,恐怕也就非五臺縣政府莫屬。
所謂的“雷同”不過是當地自己給自己找面子的一個說法。但問題是面子是自己弄丟的,既然都現眼出丑了,還有啥臉再把場子找回?
這般輕描淡寫的措辭,讓人很無語。
當下,一些領導熱衷調研,成效幾何存疑,但調研必有稿件發布,稿件中也必有領導的講話與強調。
但我認為,即便領導的講話和強調這些內容再空洞枯燥,撰稿人也該費心打磨,而非像五臺縣這樣走捷徑、吃“窩邊草”。
要知道,縣長需統籌全縣發展全局,景區副書記則聚焦景區運營與游客服務,二者職責雖有交集,可調研重點應該各有側重。但在兩篇稿件里,兩位領導連“強調”的細節都如出一轍,仿佛在不同時空共用了同一套劇本。
大家都知道一些領導所謂的調研,不過都是在作秀,但即便作秀,在表演的時候也該加入自身元素,而非亦步亦趨拾人牙慧,身后聞屁。
發生在五臺縣這場“時間穿越式”的公文抄襲,像層被戳破的窗戶紙,讓公眾窺見了基層文牘工作中的“懶政密碼”。
有基層文秘人員透露,部分單位設有“公文素材庫”,遇類似活動便調取片段拼接,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可若效率建立在犧牲真實性的基礎上,便是對公眾知情權的輕慢。
五臺縣作為忻州下轄大縣,公眾期待從政務公開中看到的,是領導干部腳踏實地的調研足跡,而非辦公室里復制粘貼的“紙上政績”。
據媒體報道,事件曝光后,五臺縣政府迅速撤換了相關稿件,但我認為,公眾等待的從來不止于“撤稿”與“修改”。
畢竟,比起糾正一篇雷同稿件,更重要的是重塑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就像五臺山的古松,唯有把根扎進土壤里,才能在風雨中站得筆直。
那篇被撤換的稿件就像一面逗人取樂的哈哈鏡,照見的是五臺縣公文寫作里的形式主義魅影。
五臺山的佛光聞名遐邇,但真正能照亮基層治理之路的,從來不是復制粘貼的文字,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