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迷圈炸鍋了!珠海航展上,咱們的霹靂-15空空導彈就這么大大方方擺在展臺上,北約的軍事專家們湊近了看,拍照片,甚至能上手摸!這畫面一出來,網上立馬炸開鍋:“霹靂-15是不是太落后了?都敢讓對手隨便看?那咱們解放軍自己用的家伙,得先進成啥樣???”
別急,咱得先扒扒霹靂-15的老底。說它落后?這玩笑開大了!這玩意兒可是咱們空軍的當家花旦,掛載在殲-20、殲-16這些頂尖戰機的肚皮下。它最狠的地方在哪?射程!官方沒明說,可外頭傳得神乎其神,都說它至少能打出去200公里開外!你想想,一般的空戰,敵我雙方隔個百來公里就算遠了,霹靂-15能在對手夠不著你的地方,搶先出手,這優勢,戰場上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霹靂-15肚子里裝的啥?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這技術牛在哪兒?它能讓導彈飛得更遠,末段沖刺還賊有勁。放眼全球,能把雙脈沖發動機玩轉,還實打實裝到現役導彈上的國家,掰著手指頭數,真沒幾個。美國人搞的AIM-120D,歐洲人弄的“流星”,那都是響當當的角色,可跟霹靂-15比劃比劃射程和動力,誰占上風?明眼人心里都有數。
霹靂-15的“眼睛”和“耳朵”也厲害著呢!它裝了主動雷達導引頭,發射出去能自己找目標,不用戰機一直盯著。
更絕的是,它能通過數據鏈跟戰機“聊天”,中途還能更新目標信息,甚至換一個目標打!這種“發射后不管”還能中途變卦的本事,現代空戰里,那就是王牌!
這么牛的導彈,為啥敢大大方方給北約看?這里頭學問深了!首先,擺出來的霹靂-15,是外貿版,代號PL-15E。
那個“E”字就是關鍵,意思是“出口型”。自家用的好東西,核心機密能隨便亮嗎?動力系統、雷達導引頭的具體參數、抗干擾的看家本領,這些壓箱底的功夫,能讓你看透?想都別想!這就好比亮出一把好刀,讓你看看刀鞘和刀柄,至于刀刃有多鋒利,淬火用了啥秘方,那得藏著掖著。
其次,這招叫“戰略自信”!敢把主力裝備拿出來遛遛,本身就是一種實力宣言。潛臺詞就是:“看吧,這還只是我們愿意賣的,家里頭更好的,你們自己琢磨去吧!”這種無聲的威懾,比喊一萬句口號都管用。
想想當年美軍的F-22猛禽,捂得那叫一個嚴實,生怕別人看一眼。咱們現在反其道而行,大大方方,反倒讓對手心里更沒底。
再者,航展是做生意的地方!霹靂-15E擺出來,就是告訴潛在買家:東西夠硬,技術夠強,想買先進貨,找我就對了!這既能打開國際市場,賺取真金白銀,又能提升咱們軍工的國際地位,一舉兩得。
那最核心的問題來了:解放軍自用的霹靂-15,到底比展臺上的E型強多少?雖然官方嘴嚴,一點風都不透,但咱們可以合理推測。自家用的版本,射程絕對不止200公里,有分析說奔著300公里甚至更遠去了!
抗干擾能力絕對上了幾個臺階,在復雜電磁環境下照樣能死死咬住目標。導引頭肯定更靈敏、更聰明,識別假目標和捕捉真目標的本事更大。機動性?那必須是“指哪打哪”,末端過載能力嚇死人,敵機想靠甩動作逃掉?門兒都沒有!
更讓人浮想聯翩的是,霹靂-15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咱們的軍工研發,講究的是“裝備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霹靂-15已經這么能打,那下一代,或者傳說中的“霹靂-XX”(比如軍迷常猜的霹靂-17),得是什么神仙水平?射程更遠?速度更快?智能化程度更高?說不定已經用上了更科幻的推進技術,或者革命性的制導方式,這些“大殺器”,才是真正守衛祖國藍天的終極王牌。
北約的軍官們圍著霹靂-15E轉悠,臉上可能沒啥表情,心里指不定怎么翻江倒海呢。他們看到的,是中國軍工愿意展示的實力。他們看不到的,是深藏不露的鋒芒,是那份“我有更厲害家伙”的淡定底氣。這種“展示即威懾”的策略,比藏著掖著更能讓對手掂量清楚分量。
霹靂-15“落后”到允許參觀?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它非但不落后,反而是世界頂尖水準。敢拿出來,恰恰是實力與自信的體現。至于解放軍自用的“神秘裝備”到底有多強?就讓這份“未知”,成為對手心頭揮之不去的問號吧。當展館的燈光亮起,照在霹靂-15E的彈體上,它所折射的,是中國空軍邁向深藍、決勝未來的堅定步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