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國際關系就像是海邊的天氣,忽陰忽晴,忽風忽雨。前一秒可能還是哥倆好,后一秒可能直接就是死對頭了。大家都知道烏克蘭和以色列,一個歐洲國家,一個中東國家。這倆國家跟中國打交道的時間都不短,很早的時候,還幫了中國不少忙,尤其是在軍事裝備上。但現在呢?他們都各自緊抱美國的大腿,在外交方面和中國漸行漸遠,甚至很多時候和中國作對。不過這里面不單單是歷史遺留問題,還有對現實利益的考量。
咱們先來說說烏克蘭,蘇聯解體后,烏克蘭就實現了獨立。并且還繼承了蘇聯一大堆軍事遺產,比如造船廠和飛機設計局等等。烏克蘭在獨立的第二年和中國建交,那時候烏克蘭經濟亂套,工廠閑置,很多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都沒活干,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證。恰好當時中國正好在搞軍事現代化,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大量的人員支持。需求和供應一拍即合,中烏的密切合作就這么開始了。
早期的合作基本上都是圍繞技術交流展開的,期間簽了不少合作協議,烏克蘭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前往中國指導傳授,而中方的代表前往哈爾科夫和尼古拉耶夫考察。當時烏克蘭領導人在臺灣問題上表態,堅決支持中國的態度和觀點。其實他們不過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博得中國好感,以此換取更多的訂單和經濟支援。2000年后,烏克蘭的出口經濟成了支撐烏克蘭發展的主要渠道,而最大的買家就是中國。在所有的外貿訂單里,相信沒有什么比武器更能賺錢的了。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就是從烏克蘭買的。
那時候烏克蘭在賣航母這件事情上可沒少幫中國忙,此外還有艦載機、野牛級氣墊登陸艇,還有航空發動機之類的。然而好景不長,中烏關系在2014年就開始變天了。烏克蘭開始親西方,和中國的關系漸行漸遠。中烏關系的變化,也讓我國認清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國際上沒永恒朋友,只有利益。烏克蘭曾和中國是親密無間的軍事合作伙伴,但現在他們徹底倒向美國,已經成為了美國的馬前卒,這也給我國未來的外交很大啟發,并非所有的國家都值得我們傾心傾力去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