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蘭心
來源丨洞見父母
ID丨fmczs100
不知不覺,暑假已經悄然溜走一半。
家長群里炸開了鍋:
有媽媽曬出孩子空白的作業本,吐槽“每天催八遍,作業本比臉還干凈”;
有爸爸無奈說,只要自己轉身離開,孩子就偷偷摸出手機,作業進度條紋絲不動。
孩子像裝了拖延開關,學習計劃成了擺設,作業堆成小山卻視若無睹。
催著罵著才肯動筆,不盯著就徹底放飛。
其實,孩子躺平背后,藏著更本質的問題——
缺乏學習動力,學習力早已亮起紅燈。
想要讓孩子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父母的做法至關重要。
三流父母責罵,二流父母擺爛放棄,一流父母都在悄悄做對這三件事:
放手、放心、放權。
01.
父母放手,孩子才能自律
書房里,閨蜜第N次忍不住提高音量:
“都十一點了!一套卷子還沒寫完,你到底在磨蹭什么?”
兒子低著頭摳橡皮,眼神里滿是抵觸。
這樣的拉鋸戰,整個暑假每天都在上演。
她越催,孩子越慢,甚至故意寫錯幾道題發泄情緒。
陪寫作業的場景里,太多父母像閨蜜一樣,把自己活成了監工。
父母首先要明確一個原則:
陪不是催,作業的主體永遠是孩子。
就像學走路時,父母不能代替孩子邁步,學習這件事,終究要靠孩子自己完成。
當父母收起焦慮,孩子才能真正意識到“這是我的任務”。
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守住底線、退出細節。
不必盯著孩子寫每一個字,只需讓孩子親身體驗到拖延的后果。
就像學騎自行車,只有松開父母的手,孩子才能找到平衡的節奏。
02.
父母放手,孩子才能自信
“這道題上周剛講過,怎么又不會?你是不是沒長腦子?”
“看看你寫的字,歪歪扭扭像雞爪,就不能認真點?”
陪寫作業時,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
很多父母總覺得:愛之深,責之切。
卻沒意識到,脫口而出的挑剔和否定,正在一點點瓦解孩子的自信。
就像在幼苗上潑冷水,再旺盛的學習熱情也會慢慢枯萎。
學習信心就像氣球,父母的信任是充氣泵,而否定則是尖刺。
智慧的父母,懂得用給孩子注入底氣。
讓孩子在嘗試中,積累“我能行”的力量。
放心不是盲目樂觀,而是看見進步、接納不完美。
孩子慢一點沒關系,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爸媽相信我能進步”。
03.
父母放權,孩子才能自立
很多父母習慣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卻沒發現,孩子的自主性悄悄流失。
寫作業時敷衍了事,遇到問題等父母解決,永遠學不會為自己負責。
想要孩子擺脫依賴、主動學習,父母要學會適度放權。
制定學習計劃時,不妨蹲下來和孩子商量:
暑假有多少天?作業有哪些科目?每天留多少時間玩耍?
讓孩子參與到規劃中,而不是被動接受命令。
孩子感受到我有決定權,抵觸心理會大大減少。
放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框架內給自由。
父母可以設定大方向,但具體怎么安排、用什么方法完成,交給孩子決定。
當孩子在一次次選擇中體驗到“我的決定很重要”,內驅力的種子便會悄悄發芽。
孩子有了改變的意愿,認識到作業是自己的事情,還需要幫孩子訓練相應的能力—— 專注力。
1、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針對性訓練,比如減少環境干擾,將書桌清理干凈、遠離電視和手機;
2、固定學習時間表,讓身體形成“到點就進入學習狀態”的條件反射;
3、遵循“番茄工作法”,學習25分鐘休息5分鐘,避免過度疲勞。
此外,還可以通過聽故事復述細節、玩拼圖等游戲,訓練孩子的聽覺專注力和視覺專注力。
當自律成為習慣,自信融入內心,自立成為能力,孩子才能真正愛上學習!
育兒不慌張,阿呆爸來幫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