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地產頭條》,網羅每周房地產行業的大事要聞。這周,房地產行業有哪些動態?明源君幫大家匯總起來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萬科、華潤組織架構大變革
集團直接向一線要業績
近期,網傳萬科將會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新一輪大變革,撤銷所有區域公司,變成總部--片區總公司兩級管控。
36氪獲悉,萬科集團內部尚未下發調整組織架構的正式文件,但思路已基本敲定,變化只是時間問題。
未來,北京、華東、華中、南方、西南這5個區域公司將會被撤銷,降級為與東北、西北相同的片區總公司,原先在區域平臺上的部分職能會被收回到集團本部,它們下轄的城市公司也可能會繼續合并精簡。
除了萬科,華潤置地也傳出正在推進一輪深度管理架構變革的消息。
7月22日,澎湃新聞獲悉,華潤此次變革的核心邏輯是通過大幅弱化大區平臺職能,強化總部對關鍵業務的集中管控與城市公司的一線執行能力,構建“總部-城市公司”直管模式,以此提升決策效率與資源配置精準度。
大區原承擔的住宅開發相關核心職能,將全部取消,而大區在商業業務領域的職能保留更為完整。另外,供應鏈、人力、黨建、審計法務等支撐性職能也留在大區,為區域內業務運轉提供基礎保障。
點評:
市場規模收縮,倒逼組織瘦身,今年就有多家房企拿大區“開刀”。早前金茂、招商蛇口宣布取消區域公司,近期萬科、華潤置地又傳出大區變革信號。
其實這種調整,可以看做是新競爭階段的起點。在行業深度調整期,房企的核心競爭力,將取決于能否通過組織優化實現“戰略聚焦、資源集約、執行高效”。
樓板價超20萬/平
“全國地王”誕生!
本周,武漢、蘇州、上海等城市進行土拍,“地王”頻出!
7月22日,武漢6宗地塊均底價成交。線上獲客不停歇,點擊了解
7月23日,綠城中國旗下的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46.67 億元的總價競得蘇州一宗地塊,溢價率8.74%,成交樓板價為65242元/平方米,刷新蘇州宅地單價、江蘇省住宅地塊樓板價的最高紀錄。
7月24日,上海5宗地全部成交,成交總金額185.3億元。其中,中海摘得靜安東斯文里宅地、普陀真如地塊,兩宗地成交總金額118.88億元。
7月25日,綠城中國以約64.72億元競得虹口北外灘地塊,成交樓面價達約12.66萬/平方米,溢價率達46.33%,創下近年來上海公開土拍溢價率新高。
同日, 上海徐家匯地鐵站附近一宗稀缺地塊被 上海祺祥旺宇置業有限公司斬獲。據悉,這家民企 以總價12.25億、溢價率22.38%、樓板價超20萬元/㎡ 拿下“全國地王”。
點評:
綠城、中海本周豪擲百億拿地,一方面彰顯了企業自身的雄厚實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們戰略深耕的決心。有媒體分析,上海祺祥旺宇置業有限公司這次拿地大概率是為了家族資產配置和傳承。
另外,三座重點城市的土拍結果,再次印證了全國土拍市場冷熱不均的現狀。唯有那些核心城市、確定性高的優質地塊,才能激發房企的熱情。
中國500強榜單公布,僅28家房企上榜
保利、萬科、碧桂園,行業排名前三
據樂居財經消息,7月22日,2025《財富》中國500強榜單發布,房地產行業上榜企業共有28家,營業收入總計達3683.51億美元。
具體來看,排名前三的房地產企業為保利集團、萬科企業和碧桂園,分別位列第51名、79名和116名,營收分別為676.18億美元、476.96億美元和351.29億美元。
點評:
有媒體統計顯示,近5年里,房企的上榜數量持續萎縮。今年僅剩28家房企,是在“總量見頂”的背景下,整個行業轉型陣痛的必然結果。
也反映出行業的深刻變化:央國企為主導、頭部房企的“馬太效應”加劇……
這種陣痛之后,行業能否孕育出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新生態?值得持續關注。
住建部印發
第一批“好房子”建設經驗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好房子”建設經驗做法(第一批)》,以加大“好房子”工作推動力度。首批“好房子”經驗做法涵蓋出臺推動政策、加強技術支撐、打造示范樣板、強化科技賦能、優化物業服務和健全產業體系等六個方面。
《“好房子”建設經驗做法(第一批)》,具體如下:
點評:
第一批“好房子”建設經驗公布,可以看出國家對“好房子”落地的持續關注,多個省市都在積極響應。
這無疑給房地產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成都宣布分批取消限售
7月21日,成都市住建局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17條具體措施,涉及提升供應質量、滿足多樣化需求、盤活存量及發揮公積金作用等方面。其中,分批取消限售政策引發關注。
據悉,在22個重點城市中,目前上海、蘇州限售政策仍未取消,杭州、成都、北京部分房源仍執行限售。戳這里,打造24小時在線的AI銷售員
點評:
分批取消限售的本質,是為了分階段釋放流動性,避免市場沖擊。這一政策在延續“房住不炒”基調的同時,還有利于實現激活存量、穩定預期、促進循環的多重目標。
成都這次的措施,既增加二手房源、便利換房,又對熱點房源保留限制防波動,為同類城市提供參考。
租房亂象頻出
國家終于出手了
近日,《住房租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規范住房租賃的行政法規,將于9月15日起施行。
據了解,《條例》包括7章共50條內容,涉及規范出租與承租活動、規范住房租賃企業行為、規范經紀機構行為、強化監督管理、嚴格責任追究等方面。
有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租房人口已接近2.6億,2025年有望突破3億大關。不過,伴隨住房租賃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隔斷房”“甲醛房”“串串房”“群租房”等亂象也頻頻出現。
針對這些亂象,《條例》對用于出租的住房提出明確要求,包括:用于出租的住房應當符合建筑、消防等相關規定和強制性標準,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廚房、衛生間、陽臺、過道、地下儲藏室、車庫等非居住空間不得單獨出租用于居住;租賃住房單間租住人數上限和人均最低租住面積應當符合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
點評:
租賃市場的規模雖然越來越大,但是里面魚龍混雜,存在許多坑,急需行政法規來保護租房者的權益。
相信這次的《條例》,能有效規范租賃市場,讓租房更加安心。
國資委發聲
央企向“城市綜合服務商”轉型
7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
會議強調,中央企業要主動融入城市發展創新生態,優化布局結構,通過產業升級、科技創新、業態創新等方式,積極引領城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緊跟城市政策,合理布局新賽道,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與城市發展的相互促進、共建共享。戳這里,了解線上AI銷售員
要助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環境,構建城市治理智能體系,積極參與城市精品建筑建設,參與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改善人居環境,共同營造高品質城市生活空間。
要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守住“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底線,將基礎設施安全打造成建設安全可靠韌性城市的重要基座和隱形競爭力,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將低碳環保理念融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
要充分激活存量資源潛力,結合所在城市規劃、稟賦,有效統籌、配置和利用好存量資源,用好當地支持政策,探索盤活資源的新路徑。
點評:
從這一部署,我們不難看出,國資委正在推動央企地產板塊從“房地產開發商”向“城市綜合服務商”轉型。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將加速行業分化。也就是說,具備資金實力、資源整合能力的央企,在城市更新、綠色建筑等領域的優勢將進一步突顯,其他房企則需要盡快找到差異化的定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